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在沒完沒了的猜疑、爭議、聲討中,在有關部門、策展人及參展藝術家的艱辛勞作中,即將揭開謎面。今天是5月31日,本屆雙年展的主題館、一些國家館、中國國家館,現場作品布置都已基本到位,只等6月2日下午3點正式開幕。
威尼斯雙年展的正式展區分作主題館展區和國家館展區兩大區域。主題館占據十分龐大深長的展示空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在這個區域里,另有意大利、中國以及南美阿根廷、智利等少數幾個國家,得以在堪稱黃金地段建館。說實話,中國國家館除了面積偏小、空間結構偏怪之外,位置的優越性,多少能夠彌補一些缺陷。
本屆中國國家館策展人彭鋒,開出的主題是“彌漫”,取義東方傳統文化的“5味5行”,而5位藝術家分別以香、酒、藥、茶、荷之5味構思設計作品,希望“彌漫”而出的中國味,成為威尼斯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觀眾們揮之不去的東方情結。作品分別是潘公凱《融》、原弓《空香》、楊茂源《器》、梁遠偉《我請求:雨》、蔡志松《浮云》。策展人及5位參展藝術家,將在本屆雙年展上迎來一場大考。
但是,中國國家館的空間問題,卻是困擾歷屆策展人的現實難題。這是一個廢棄的油庫,從門口到內空間,排列著幾十個或方或圓的碩大油桶。雖說是“廢棄”,但不知何種原因,油桶占據大量空間不能移動,藝術作品呈現也只能與油桶“共存”。加之場外花園空間與意大利館毗鄰,幾件并無新意的意方戶外大型作品,對中方空間形成極大的視覺干擾,可謂內外交困。
原弓的作品“空香”,很好地化解了上述難題。在他最初提交給中國館學術委員會的方案,是通過大型霧化工具,讓威尼斯圣馬可廣場“消失”一秒鐘,方案雖在國內深得好評,卻被威尼斯官方否定。目前的方案只能退而求次:集中力量解決中國館內外空間的諸多視覺矛盾,通過摻和香料的高壓霧氣在內外場域的徐徐釋放,矛盾與問題漸次化解,生動、詭異、出彩。
作品“空香”攜有副標題:“6000M3大于6000M3”,取意中國館地平面積乘以高度,約6000立方米,加之戶外空間數千立方米之“體積”,霧化的香氣彌漫其間,恍若仙境,撲朔迷離。作者以隱藏、充滿、消失、安全四個要素,將作品的內質與外延達至臨界氣和,張弛有度,富有彈性,同時也強化和豐富了四位同仁的作品效果。如是,這兩日中國館尚未開幕便門庭若市,便也有了合理的解釋。有理由期待,開幕式將給大家帶來的驚喜。
2011年5月31日于威尼斯麗都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