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美術博物館內卻在熱火朝天地布展。即將開展的是“高原高原——中國西部美術展中國畫年度展”。館長羅寧說:“上海美術館策劃有國際雙年展,廣州美術館策劃有國際三年展,在藝術界和大眾中取得了廣泛的影響力。西部需要打造自己的藝術品牌。”
自從3月份國家文化部發文要求全國美術場館對公眾免費開放后,省美術博物館的人流量翻了一番,但羅寧對這個數據并不滿意。“來博物館參觀的觀眾,大部分是三類人,一類是藝術工作者,一類是藝術愛好者,第三類則是藝術工作者和愛好者的朋友,真正的普通公眾依然不是博物館的觀眾主流。”
讓藝術對接大眾,是羅寧一直在思考與攻堅的事情,“現在藝術收藏這么熱,‘美盲’們卻只能跟著瞎轉。美學常識的匱乏,也是人生缺憾。”
美盲如何補課?
媒體要介入藝術,就好比“央視春晚”
華商報:“美盲”群體龐大,您認為根源在何處?
羅寧:中小學校的美育教育,也就是基礎教育的缺失,是問題之本。美協、美院、畫院、美術研究所和美術館構成的美術生態鏈上,美協是聯絡、協調業界的,美院是培養專業人才的,畫院是搞專業創作的,研究所則是做理論工作的,惟有美術館是與公眾見面的終極鏈條,既對歷史負責(收藏),又對當下負責(展覽推薦藝術家),更對未來負責(積累民族文化財富)。但當下的美術館在對接公眾上做得并不到位。
從大的方面講,數量不夠,法國平均1萬人一座博物館,德國1.6萬人一座,美國3.5萬人一座,英國2.1萬人一座。英國有2000多個博物館,其中500個就在倫敦。中國平均60萬人一座博物館。從小的方面講,服務跟不上,硬件上咱們的博物館有的沒有殘疾人通道,沒有可供參觀者休息的地方,甚至連更換衣服的地方都沒有。服務理念上也冷冰冰,比如正布展的場館,門口寫著“正在布展 謝絕參觀”,還有“憑票入館”之類的告示和標識,非常的冷,沒有溫度,在服務意識上就把公眾拒絕了。
再就是高質量的固定陳列展的缺失也不能把公眾吸引進博物館。博物館辦展覽如辦流水席,藝術沒有沉淀!
華商報:很多人突破了應試教育,謀求到了安身立命的生存技能,打拼多年后,回頭想補“藝術”這堂課,該怎么“入門”?
羅寧:懂點美術,是種享受。比如看雜志,不僅欣賞文章,裝幀設計的好壞,是否有創意,都可欣賞、品鑒。
你會發現,很多印刷品很粗鄙,對,那就是美盲主導弄出來的。
藝術這堂課,非常有補的必要。有位名家曾說,21世紀拒絕“美盲”。的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藝術審美。社會需要有美術鑒賞能力的公眾。從事其他工作,如果有美術音樂的修養會更有利。比如裝修、穿衣這些“小事”,都涉及美術,比如對顏色的搭配、造型的辨別。比如臥室怎么裝修,顏色怎么搭配會更有利于休息,餐廳怎么布置能增加食欲。有些人白天工作很累,回到家卻莫名地浮躁,有一部分原因可能就是“美學”上的,顏色讓人興奮。
要想“補課”,個人要多看展覽,閱讀基礎藝術類讀本,藝術場館則要舉辦講座、比賽等。更重要的是藝術家、專業藝術機構,要與媒體聯動。為什么現在一部熱播劇出來,觀眾對劇的評價,比專家談得都好,都深入,就是因為電視普及,公眾成了電視劇的欣賞家、批評家和發言人了。現在的市民,對生澀的美聲唱法為什么熟悉,談得頭頭是道,就得益于青歌賽這樣的節目在推廣。而美術,離公眾還太遠,還未普及。怎么辦?既靠自己,更要靠媒體。
媒體對藝術的宣傳尤為重要。美術館辦展、辦藝術講座,組織藝術家與公眾見面,好比在劇場演出,即便天天有,天天滿場,它的受眾也是有限的。而媒體如果介入藝術,就好比“央視春晚”,好節目好演員會被億萬觀眾所感受、議論和關注。大眾的藝術審美會無形之中提高。
未來的藝術趨勢將如何?
策展人受歡迎,現代藝術展將遍地生花
華商報:從您剛才的介紹看,中國的美術教育缺口這么大,您對大眾與藝術的對接樂觀嗎?
羅寧:樂觀。我們的下一代將不再是“美盲”。首先是美術館增多,大家有接受藝術熏陶的環境。再就是上大學會更容易,升學壓力減輕了,青少年會有更多時間投入到對藝術的感受和學習。再就是崇尚自由親近藝術,是人類文明發展的趨勢。信息時代,媒體對藝術的推廣,也將讓藝術與大眾的親近變得更快捷,互動性更強。
華商報:在當下這個藝術投資與收藏趨熱的時代,在藝術融入大眾家庭生活的時代,比如現在很多家庭開始掛國畫或油畫裝飾房間,書房里都擺了畫案。您覺得美術館應如何呼應時代?
羅寧:作為一個現代美術館,不僅僅要陳列“歷史”,更要融入美術創作的各個環節,發現好的藝術家,發現好的作品,及時向社會推薦,并補充收藏。美術館的現代性,體現在有現代的思維理念,要能舉辦高水準的學術活動,支撐社會影響力,撬動藝術界,影響大眾。上海美術館的國際雙年展、廣州美術館的國際三年展,都是當代美術館的全新嘗試,在國內甚至國際上都產生了影響。我們現在的很多美術館,被動承辦展覽、服務展覽,短期展在國外叫“臨時展”,一個個流水席般的個案,形成不了長久的影響。我們應打造屬于陜西的品牌藝術展,這才有了“高原高原”。作為首批國家重點美術館,西部12省就此一家,我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而且我相信,越有地域性,才會越有全國性甚至國際性。
華商報:首屆全國9省市藝術聯展,這一全新的藝術展覽形式9月份在成都舉辦,10月份在廣州舉辦,受到藝術界和市民的廣泛關注,下一站將于12月份登陸西安。您怎么看待這一新現象?
羅寧:這是趨勢。未來,策展人將是藝術界的熱門職業和迫切需求的人才。將來,現代藝術展將會遍地生花。信息時代,媒體不應該游離在美學傳播之外,專業美術機構要與媒體聯姻,藝術的普及才能“如虎添翼”。這是由這個時代的特性和人們的需求所決定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