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撥開歷史的塵埃——新安張氏三代書畫捐贈展”將在新落成的省博物新館舉辦。此次捐贈展覽,是由“新安畫派三雄”之一的張翰飛后人張仲平老師,無償捐出祖孫三代人(張翰飛、張君逸、張仲平)的130多幅書畫作品,給安徽博物新館(安徽博物院)永久收藏。張仲平此次書畫作品捐贈,無論是從作者知名度,書畫作品的時間跨越,還是從作品數量,在安徽書畫作品的捐贈史上,都堪稱之最。
據張仲平介紹,他的爺爺張翰飛生于歙縣,是清光緒年間的舉人,后在清廷任職,是民國中華書畫研究會創始人之一。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畫壇,張翰飛與黃賓虹、汪采白被譽為“新安三雄”。他還是已故書畫大師啟功的老師,“1992年,我去拜望啟功老先生,他見到我就說,‘我和你們家關系不平常,當年,我拜你祖父(張翰飛)為師,你祖父說,這不行,我和你父親關系非常好,如果拜了老師,關系就疏遠了,還是半個朋友半個老師吧’。 ”張仲平說,在抗戰爆發后,張翰飛從北平(北京)回到了老家歙縣,并創辦了定潭初級中學,也就是日后定潭中學的前身。在這段時間里,張翰飛創作并完成了日后享譽畫壇的“定潭八景圖”。
張君逸是張仲平的父親,早年畢業于燕京、清華大學,獲雙學位。張君逸精通琴棋書畫,與王雪濤、汪慎生、張大千、啟功、梅蘭芳等大家頗有交情。 1945年和1946年張君逸分別在屯溪和上海舉辦畫展,所籌資金捐給了家鄉的深渡中學。解放后被聘為安徽藝術學院的國畫老師,1955年在合肥參加了《安徽五老畫展》。
張仲平是張君逸的次子,現為黃賓虹畫院院士,安徽新安書畫藝術研究會常務理事。張仲平說,之所以選擇在這個時候,把這些書畫作品捐獻給國家,是因為他自己現在也已經70多歲了,“特別是新安畫派這一塊,當年我祖父就被推為‘新安三雄’之首,他的很多作品后來都遺失了,我現在捐的,只是他作品中的一些鳳毛麟角,現在如果不捐,再往后,如果被我遺失了,那就太可惜了。所以,我在和家人商議之后,他們也很支持我現在的做法。我們祖孫三代人的畫作一起捐,這也為新安畫派有系統地展示了一個發展變化的軌跡。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