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國家文物局官方網站消息,2010年全國年檢不合格的博物館共有163個。在2011年,深陷失、損壞文物等11重門的故宮,在此前一年通過了年檢,納入基本符合博物館專業標準之列。(11月1日《京華時報》)
如果讓公眾來打分,故宮無疑是不合格的。這一年,它依然不能看清自己的權屬,以極無公信力和誠
意的語氣,傲慢地消解著每一次質疑——— 從展品被盜以及哥窯門、瞞報門等,看得出其安全和管理漏洞百出;從私人會所和拍賣門,更是透露著故宮對自我屬性的認識不清。這樣一個故宮能輕松繞過民意環節,甚至不動聲色地拿到年檢合格,這顯然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即便從文物局“以評促建”的角度來看,也無法更好的解釋,為什么163家博物館因 “開放時間不達標以及發生安全和管理事故”被打下,而故宮就能拿到年檢合格;難道說2011年的故宮只是一個意外,而2010年的故宮卻毫無破綻?即便在“功過分明”的立場上客觀斟酌,也不能不顧慮到故宮的聲譽和表率,而置N重門的影響于不顧吧?
所有的這些,不僅任性地與現實脫節,而且也狠狠地侮辱了公眾智商。至于個中原因,有業內人員一語道破天機,“由于文物行政管理部門資源、精力有限,年檢一般都是要求博物館根據有關標準自檢”。原來是自檢——— 這下,熟諳“運動員和裁判”之道的故宮,豈能自我屠戮?于此,公眾的不解和憤怒,都能在自說自話的行政慣性中,找到一個合理解釋的出口。
如此舉動,既是對文物保護的極不專業,更是對民意質問的極不尊重。再說,故宮竟然如此旁若無人的自賞———分明是置11重門于不管不顧,分明就是侮辱公眾智商。幾近模板化的處事路徑,也讓我們對其放低姿態乃至回歸公益的希冀,陡然暗淡許多。
這樣的一個故宮,可不是我們的故宮。當N重門依然無法撼動故宮“自我封賞”,當自上而下的追查機構依然有心無力,這個故宮就會依然做著高枕無憂的黃粱夢。只是,有限的信任資源,再也經不起如此消耗了!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