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真漂亮,這不是牡丹花、仙桃、石榴嗎,老板這塊玉石多少錢啊。”“15萬元,這叫富貴滿堂,是產自東北的岫玉,花費4個多月才雕刻而成,是擺在客廳或者臥室的上等工藝品,將來還可以升值。”
昨日,在武漢會展中心正在舉辦的湖北首屆觀賞石寶玉石文化節上,前來看寶的市民熙熙攘攘。一位女士看中了一件岫玉工藝品,圍著它轉了幾圈,愛不釋手。旁邊的玉石攤位,一大群市民正在挑選色彩斑斕的瑪瑙石飾品。
近年來,收藏之風刮遍江城,收藏市場不光玉石大受歡迎,普通市民紛紛投身藝術收藏。七八個大中型收藏市場分布三鎮,國內著名拍賣公司先后來漢舉辦專場,武漢藏品市場呈現勃興之貌。
新面貌
江城收藏品大市場“擴軍”
“老板,這個毛主席紀念章多少錢?”走進漢口崇仁路收藏品市場,庭院和大廳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問價之聲不絕于耳。
不同的攤位前,滿臉皺紋的老翁、西裝筆挺的中年人,甚至是年過二十的毛頭小伙,都在饒有興致地賞玩鑒別,喜愛之情溢于言表。記者看到,古玩字畫、古籍善本、錢幣徽章等各類藝術品應有盡有,一位攤主告訴記者:“今年剛好是建黨九十周年與辛亥一百年,紅色收藏非常火爆。毛主席語錄、徽章,還有一些紀念性的錢幣、郵票,賣得都非常好。”
這是武漢收藏市場飛速發展的一個縮影。僅僅五年之前,武漢的古玩市場還是“三足鼎立”——崇仁路武漢收藏品市場、徐東古玩城以及香港路的文物監管品市場。這就是武漢收藏人口中的“老三家”,如今隨著收藏品市場的火爆,古玩市場突然之間又增加了三家,收藏人稱它們為“新三家”——紅巷、昊博、德潤,其勢頭正勁。不同的收藏品市場定位各有不同,崇仁路收藏品市場與昊博藝術品市場同處崇仁路,前者主營郵幣卡,而后者主營書畫、瓷器、雜項,各有所長。
除了收藏市場格局大變,江城的古玩會所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些星級酒店自辦或與藝術家聯辦,甚至有實力的藏家開始建造私人古玩會所。去年7月,一場擁有吳昌碩、韓美林、冷軍等人作品的藝術畫展在武昌某酒店舉行,規模驚人。“湖北的收藏品市場前景很廣。”著名畫家梁巖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好藝術市場。“普通民眾的生活水平提高,藝術素養也有提高,加上藝術品的升值空間非常大,這就使得藝術品市場近年來火爆異常。”
新紀錄
名家藝術品價格水漲船高
近些年,隨著收藏品市場的火爆,除了民間藏品交易火爆,高端的名家藝術作品也炙手可熱,名家作品的價格更是水漲船高,一路上揚。
油畫《世界風景之三》1955萬元,油畫《竹子》60萬元——這是今年以來,武漢知名油畫家冷軍兩幅油畫作品的拍賣成交價格。而在本地一提到高端藝術品,自然就繞不開冷軍。
冷軍的油畫作品,以其極端寫實化的風格在中國畫壇獨樹一幟,在其作品中當代題材與精致入微的形象技巧完美結合,在藝術市場中也很受買方的喜愛。
今年5月,在北京翰海春季拍賣油畫雕塑專場會上,300 件拍品的總成交額逾2 億元,其中不乏徐悲鴻等大師的作品。而本場拍賣會的標王,卻是武漢畫家冷軍的油畫《世界風景之三》,以1955 萬元的價格被人電話委托拿走。而在2006年11月北京保利秋季大拍上,他的這幅油畫成交價格是572萬元。在5年不到的時間,冷軍的作品升值了近四倍。
在近年來的收藏市場中,冷軍的作品升值速度頗快。在2003年其作品的最高成交價30余萬元,在2005年其作品價格首次突破百萬元。此后,他的作品廣受推崇,作品拍賣價格一路飆升。2010年12月,在北京保利藝術品秋季拍賣會上,冷軍的油畫《肖像之像—小羅》更是以3136萬元的高價成交,刷新其個人作品世界拍賣紀錄。
對于冷軍作品的受寵,中國美協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閻振鐸分析說,目前他得到收藏界和投資者的廣泛關注,并非市場炒作帶來的虛假現象,而是油畫發展到如今必然產生的社會認同。他說,從近期市場的反應看,我國公眾對油畫的審美認同還是以寫實為主。而冷軍的寫實作品,恰恰被譽為“挑戰照相機”的“復印機”。
對于作品屢創天價,冷軍有著清醒的認識,他告訴記者:“這都是資本運作的結果,作品已經轉了幾道手,我也管不了這么多。因為畫家本人已經成了‘局外人’,價位漲跌全是炒家買賣的結果。”
而在我省“千萬元級”的畫家中,還有現居北京的武漢籍畫家曾梵志、黃石籍畫家石沖。對此,收藏家馬先生說,名家收藏品的火爆與經濟發展有關系。人們閑錢多了,買畫的人就多了。“而投資藝術品肯定是保值,還增值,體現身份趣味,好處太多,都愿意去買名人畫作。”
其實,不光是書畫藝術,收藏市場上翡翠玉石價格也在飆漲。尤其從去年春開始,受世界翡翠的大本營——產地緬甸坊間彌漫“ 翡翠漲價”的傳言影響,武漢市場翡翠價格飆漲50%以上。藏家預測,未來翡翠的價格將持續上漲。
新模式
藝術經紀悄然走向前臺
“湖北名家很多,藝術市場卻相對滯后。如何讓名家的畫以更合適的價格出售?這就需要藝術經紀公司及經紀人的運作。”湖北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胡永偉表示,藝術品交易的成熟需要有正規的企業行為。而在江城,有名的藝術家卻少有委托經紀公司,很大一部分都是藝術家的親朋好友代理,在專業運作上欠缺火候。“很多書畫家會創作,但不會運作。”在如此背景下,藝術經紀人應運而生。“作為一個新興職業,藝術經紀一才難求,也異常火爆。”胡永偉介紹,藝術經紀人負責藝術家銷售畫作、策劃畫展,然后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不過藝術經紀人的要求很高,不僅需要有市場運作的能力,還要有一雙火眼金睛——好的藝術經紀人要有良好的鑒賞能力和市場直覺。”而在當今收藏品市場火爆的背景下,一件藏品只要是真跡,就會持續升值。
在此背景下,不斷有藝術家與藝術經紀公司聯姻,藝術經紀公司通過策劃展覽、發行畫冊、召開研討會等諸多方式來進行藝術推廣。從2006年開始,著名畫家尹世順便成為與藝術經紀公司攜手共進的第一人。一份較早的資料顯示:藝術經紀公司每年為其出版一本畫冊,辦一次展覽,并資助畫家到北京畫院深造;尹世順則每年為該公司創作40幅高質量的作品。而在今年8月份的尹世順個展上,記者看到“歡迎各位藏家現場收藏”的條幅十分醒目。
“藝術市場的潛力非常大,也非常需要經紀人。”湖北美術館館長傅中望非常認可藝術經紀對活躍收藏品市場的作用。“在家里,人們以前喜歡掛上印刷品,現在卻換成了藝術品,從這一點看,收藏品市場與藝術經紀將持續走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