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羨林先生生前藏書將于下月中國嘉德秋拍中被公開拍賣。據悉,這批藏書由其遺產繼承人委托拍賣。
季羨林先生藏書專場共匯集季羨林先生舊藏中文古籍共165種。據嘉德公司介紹,季羨林先生的舊藏古籍,經史子集皆有,縱橫古今,雖無宋元名鑒,但有20余部明刻本,其中半數屬名品,如陶潛撰《陶淵明集十卷》明嘉靖乙巳年刻本、韓愈撰《昌黎先生集四十卷》明東吳徐氏東雅堂刻本、柳宗元撰《柳河東集四十五卷》明嘉靖年間郭云鵬濟美堂刻本等。此外,還有董誥等輯《全唐文一千卷目錄三卷》清嘉慶十九年內府刻本、《四部叢刊附二十四史》上海涵芬樓影印本等重要藏書。其中,陳寅恪撰《元白詩箋稿》(1950年廣州嶺南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室鉛印本),為陳寅恪先生贈送季羨林先生之物,有陳寅恪親筆題詞。而顏之推著《顏氏家訓上下卷》清刻本則有季羨林先生自題。此外,所有藏書均補鈐季羨林先生收藏印鑒。
記者從今天收到的拍賣圖錄中看到,估價最高的拍品是“董誥等輯《全唐文一千卷目錄三卷》清嘉慶十九年內府刻本(32函320冊)”,估價人民幣80萬元至120萬元之間。最便宜的拍品約為千元人民幣。
據報道,季羨林之子季承表示,拍賣的藏書全是由他及外甥提供的。該藏書拍賣專場以2009年12月季家失竊后尋回的古籍善本為主,原存放于季羨林北大故居。選擇拍賣的原因“一是需要場地存放,二是考慮到藏書的珍貴性,這樣便于古籍善本流傳”。
季承曾于2010年8月16日在博客上發表《就設立季羨林獎金致北京大學領導人的公開信》,稱由于要“設立季羨林獎金”,勸北大盡快歸還季先生委托其保管的文物。有媒體問,本場拍賣后所得收入會作何用處?季承的委托律師、北京君邦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李繼泉稱,現在拍賣的藏書是季羨林生前收藏的極小部分,“價值更高的東西還在北大,包括宋、明清字畫,還有當代名家書畫。”季承則表示,“由于北大一直沒有交還這批價值更高的文物,況且擁有權歸我和外甥,所以拍賣后的具體處理,還得跟外甥商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