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現在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很大,悲觀預期有所上升,中國的經濟也在適度減速,不久前的香港蘇富比的拍賣可謂不好不壞,怎么判斷未來的藝術品市場趨勢?
關予 從去年下半年銀根緊縮開始,由于時滯的原因,我們覺得今年春拍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但秋拍我們覺得對整個市場會有一定的影響,而且會出現藝術品市場新板塊輪動現象。
甘學軍 藝術品市場的狀況要受宏觀經濟所制。現在銀行緊縮、房地產疲軟,全球都是這樣。現在在拍賣市場上,我們的客戶主要來自于房地產業、金融業的成功人士,一般做實業的人現在已經很難在拍賣場上有所表現了。過去的藏家來自于做實業,而現在則轉換為投資家。我認為,藝術品市場支撐力還是很堅實,沒過去那么強勁了,但增長的勢頭還會保持。
董藝 的確,現在投資市場基本上處于一種觀望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藝術品市場延續過去強勁的增長是不太可能。但是會不會價格大幅下滑或者是成交量急劇的萎縮,我沒那么悲觀。 陳波 大環境不會特別往下滑,這我認同。但是會有一些板塊上的變動,一些過多泡沫的藝術品板塊會被擠壓,這里面就有時機和投資方向的把握。現在藝術基金都有投資年限,無論是“三加一”(3年后看情況基金再延續1年)、“三加二”都要選擇退出的時機。
趙祥龍 我從純粹金融工程的角度來做一點判斷。藝術品市場投資跟黃金市場很相像,我們對藝術品市場指數和黃金的關系做了些回歸分析,包括雅昌的指數,大致藝術品指數和黃金ETF的指數關聯度是0.877,相關度很高。簡單地說,黃金漲100塊錢藝術品市場指數會漲87.7點。
主持人 這令人驚奇,我們過去以為藝術品應該是同股票或者地產是高度相關的,因為富人的財富主要是放在股票和房產里面,黃金是個避險工具,是很消極的。所以股票房產下跌,藝術品一定也會下跌。
趙祥龍 黃金和藝術品都是富人們覺得很穩健的產品,真正的收藏不是大眾的游戲,一定是富人的游戲。在這一點來說購買藝術品行為本身就像我剛才所說的,它是一項期權,期權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時間越長價值越高。波動率越高的話它的價值也越高。假設50年、60年、100年,每次成交的價格波動率越高這個期權成交價格越高。所以把藝術品市場本身想成實物期權理解是有意義的。
主持人 藝術基金現在很火爆,數量是爆炸性地推出。現在很多人思考監管問題,比如藝術基金信息披露問題。有些業內的朋友說,藝術基金如果什么都披露,就像打牌時將底牌露了,因為藝術基金跟股票基金不一樣,它買的藝術品是獨一無二的,如果說了,市場都知道這個貨是你的。
陳展 我今天跟一個信托談合作,說藝術投資品需不需要公示,他說不需要公示,這不是一個公開交易的市場。但是從基金管理角度來講對投資者應當有個交代。所以我認為,基金不需要公開披露信息,但是需要在一些很個別的項目跟投資者進行積極的溝通。本身我們基金是私募基金,投資者數量也不多,也存在保密的義務。
高蔚然 銀監會現在對銀行理財產品頻頻發文,最強調就是信息披露,所以在金融化過程中藝術品不可避免要接受這個事實,一定要有信息披露,甚至會損失它的一些收益性。為什么很多信托產品,或者理財產品收益率往往低于個人投資?個人投資不會涉及這些問題,但是作為信托產品或者理財產品,是有周期的問題,這是會影響它的收益率。這本身也是金融化和藝術品市場矛盾性造成的。
董藝 藝術基金是私募的,私募本身的披露方式和公募是不一樣的,不能用對公募基金的披露方法來要求私募。另外,股權市場上私募股權基金對行業的情況、PE、PB是多少,都心知肚明。但是藝術品的定價參考的是什么,為什么會購買,如何成本控制,沒標準,而這才是藝術基金的核心競爭力。
主持人 對藝術品能否建立起有效的估值模型?很多人覺得藝術品的價值很玄,比如有學術層面的判斷,有美學判斷,也有市場資本方面的判斷。
姚遠 我們對藝術品學術價值的判斷有一些模式,比如參考一些專家意見,將更多的藝術品學術因素量化,比如在美術教科書出現的頻率、相關展覽的收藏記錄、之前的一級市場的情況,我們把各種各樣的數據綜合起來,然后將學術價值和市場價值結合起來判斷,如果學術價值高于市場價值,我認為可能更有投資潛力。
市場趨勢將會怎樣?
趙祥龍 姚女士也提了學術價值模式,我們不了解,但是我們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來解釋。藝術品的確既有文化價值也有資本價值,文化價值是什么呢,其實是意識形態做支撐的,這個沒人管得了。所以我們做錢能管的事情,所以這樣會帶來一個悖論,這個悖論是什么呢?可能賣得最好的畫不一定是最有價值的畫,最值錢的畫不一定是最好的畫。
趙孝萱 我贊同姚女士的意見。盡量把握和量化藝術品中的學術因素,從學術因素的角度去判斷一個藝術家他在未來兩年、三年、五年、十年的發展潛力,從而幫助投資決策。量化的過程是非常困難的,怎么把所謂藝術史的因素、學術的因素、包括它的具體的展覽、出版、批評、一級市場的價格轉換成類似投資股票的模型,這是未來藝術品定價估值中的關鍵,現在市場交易數據不缺了,但如何回到藝術本身的方法是缺乏的。
高蔚然 我們作為金融機構特別希望看到有很好的藝術品估值定價機制。但我個人覺得這是比較困難的,藝術品跟其他產品不一樣,比如說現在做酒投資的,酒也有成本,至少底線是它的成本。藝術品的成本呢?總不能是筆墨吧。現在藝術品評估,依靠拍賣公司或者一些專家,是不太健全的。
陳展 作為一個藝術基金管理人,我一直強調中國市場太特殊了,所以在短期內這種模型只限于學術性探討,但是在中國是難以應用的。
趙祥龍 關于藝術家有多少作品,每個藝術家的跟蹤都有個人價值指數,如果把一個藝術家當成一家上市公司,總共一年有多少幅畫,每幅畫交易了多少,換手率有多高,有多少成交量這就算出有多少錢,八九不離十了,我說的這是一個方法。它有100幅畫我永遠不敢說這幅畫值多少錢,但是我說這幅畫大致會在多少價錢之間,這我定得下來,要不然要拍賣行干什么。
主持人 藝術品市場有很廣泛的產業環節,不僅僅是估值和交易,也包括鑒定、保管、保險等等,但似乎每個環節都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這是否還是因為市場處于初級階段?
李強 不僅藝術品真偽問題很煩人,保險也成問題。前段時間我們為了藝術品的保管和保險,跟國內大大小小保險公司談了好幾家,不盡如人意。中國藝術品保險最核心問題跟境外有點不太一樣,國外藝術品保險比較成熟,它的再保險制度很完善,國內幾乎沒有再保險,所以這些保險公司出完保單之后沒法做風險分散,這就意味著除了接單能力是有限的。
高蔚然 藝術品金融化過程中欠缺質押的流程,在國外一些藝術銀行是可以用藝術品質押貸款的,這個在中國實際業務操作中還有一個障礙,即登記的問題。現在房產抵押是可以登記的,礦權、林權都有登記制度,但藝術品不行,藝術品屬于動產,只能到工商部門去登記,但是工商部門沒有這項業務,不能登記的話,就意味著所有權認定不了,銀行不知道過來押的東西就是屬于我個人的,藝術品金融化就沒法展開。
主持人 用金融化的手段來設計退出機制一直是藝術品市場關心的問題,例如藝術基金到期了就要退出,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也是藝術品金融化的關鍵。
李強 現在藝術品退出沒有太好的辦法,主要是拍賣。比如金融機構投資買了一個藝術品,你到底是100萬賣出去還是200萬賣出去合適,這個需要公開市場定價的。拍賣是一直作為我們投資藝術品和信托公司做藝術品退出首選途徑,我們不是說非得拍賣,是沒辦法只能走這條路。
高蔚然 為什么藝術品要金融化?這是我的困惑,一年前我不是這個想法,現在我們看到投資行為對收藏行為有擠出效應的,以前藝術品只說是投資、收藏,現在還有融資,融資功能是巨大的,這是為什么銀行、信托、基金都介入進去,這是不可回避的話題,很多人拿到作品或者以前收的一些作品沒有其他的方式融資,現在則有辦法了。但是我覺得,也許藝術品就不太適合金融化。
趙孝萱 藝術品之所以要金融化,一個是因為2006年-2007年那一波大行情,資本開始關注了,于是出現了一些金融創新,這是無法回避的,我說水能載舟也能覆舟,應當是更好地發展這種金融化勢頭,比如我們的估值變得更科學,投資更理性。最早的藝術購買者是藏家,隨后是企業資金進來,企業思考著如何運作藝術品,然后就撬動了銀行、信托關注,現在則是文交所,這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過程,但要讓它們變得良性。
甘學軍 我喜歡說藝術品金融,不喜歡說“藝術品金融化”。“化”這個概念很寬泛,好像別人覺得你就剩金融了,沒有別的了。所以很多人因困惑而反感。我們要認識到這是兩個不同的范疇,就像傳統的股票市場,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要上市,最好的公司不一定上市,我們在談藝術品金融的時候也是一樣,不一定賣得最高的就是最有價值的,因為它是金融市場資本運作的產物,但傳統藝術品收藏還存在,還有它旺盛的生命力,這是并行不悖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