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瘋狂"和"火熱"兩個詞形容當下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恐怕是最恰當不過的了;拍品屢創天價,成交屢創新高。然而事情總是不能盡如人意。在拍賣公司和一些人賺得盆滿缽溢的時候,質疑和揭露也是風生水起,一些拍賣公司被推向了風口浪尖。從來沒有哪一年像今秋一樣,藝術品拍賣市場真的成了"多事之秋"
雖然過去了一段時間,但那條“鄭 重聲明”仍然掛在北京嘉德國際拍賣公司的網站首頁。聲明稱:“近期,個別媒體及個人對中國嘉德2011春季拍賣會第1192號拍品齊白石《松柏高立圖篆書 四言聯》公開發表缺乏學術及事實依據的言論,嚴重侵犯了本公司的名譽權等合法權益。
本公司在此鄭重聲明:前述作品拍賣前進行過充分翔實的論證;拍賣圖錄披露信息真實可靠;拍賣過程符合法定程序,公開公平公正。”
嘉德的聲明自然不是無中生有。在該公司今年的春拍上,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以8800萬元起拍最終以4.255億元成交,在刷新中國近現代書畫成交紀錄的同時,也引起了巨大爭議,業內的研究者紛紛指出疑點,有人更直言其是假貨。
在拍賣行業,有新聞的當然不只是嘉德,還有九歌。該公司去年春拍中以7280萬元人民幣拍出的名為《人體蔣碧微女士》的“徐悲鴻油畫”,前段時間被曝出只是油畫系研修班學員的習作。
在藝術品市場上,有新聞的當然也不只是拍賣公司,還有鑒定專家。近日,媒體曝出幾名國內頂級鑒定專家,為騙子自制的“金縷玉衣”開出24個億的天價評估。
在藝術品市場,一些媒體特別是某些電視臺搞的所謂的鑒寶、拍寶欄目,也有意無意地參與到這個游戲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可以說,這些角色共同演繹了藝術品市場的“假面舞會”。
指鹿為馬
引發《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真 假的起因,是云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劉涌,在其微博上貼出了1958年出版的《中國畫》中所載的齊白石同名原作,與此次拍賣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 進行比對。這條微博被“阿特姐姐”轉載,并進行了評點。“阿特姐姐”是新浪微博上一位神秘的博主,常常對藝術拍場爆料。
質疑這幅畫的人還有很多。國內著 名藝術市場評論人、書畫家、鑒定家牟建平也是其中一位。他經常在國內多家主流藝術媒體發表打假、鑒賞、評論、市場分析等文章,有人稱其為“國內書畫打假第 一人”。在《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拍出的第二天,央視《新聞頻道》采訪他,問他怎么看齊白石畫作4.25億元拍賣天價這個事兒。他直言:“藝術品早已進 入了資本時代,天價不是問題,齊白石大尺幅真跡值這個價,但我們更應該關注作品本身,我在現場看了《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從畫的筆墨,題詩書法,特別 是構圖幾方面,都與齊白石出入很大,我對這幅拍品的真偽是持懷疑的,在狂熱的市場中希望買家們能保持一分理性。”
這些質疑和曝光讓嘉德很生氣,但是后果倒是不嚴重,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聽說哪家“個別媒體及個人”被嘉德告了。記者注意到,其“鄭重聲明”最后有這樣的話:“本公司保留對有關媒體或個人不負責任的報道及言論追究全部法律責任的權利。”
據記者了解,此舉并不能被解讀為是一種“稻草人”式的象征性舉動,因為嘉德公司狀告媒體還是有傳統的。2003年4月《財富時報》刊登了《拍賣“莊家”自曝黑幕》一文,同年9月就被嘉德以侵害名譽權為由告上了法院。
在藝術品拍賣市場,近期引發關注的何止是這件《松柏高立圖》呢?
2011年9月中旬,包括楊松林 (山東省油畫學會主席)、陳承齊(河北省美協副主席)、秦明(加拿大籍油畫家)在內的中央美院油畫系研修班第一屆(1982-1984)的十名當年同學, 從世界各地致函一家媒體,聲明:2010年6月,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春拍中以7280萬元人民幣拍出的名為《人體蔣碧微女士》的“徐悲鴻油畫”, 系他們班當時一名同學的課堂習作。
包括著名畫家陳丹青、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執行院長徐唯辛在內的藝術家,均明確否定了這幅“徐悲鴻的作品”。
一幅完全不相干的畫竟然被“指鹿為馬”說成是徐悲鴻畫的,特別是還有徐悲鴻長子徐伯陽所寫“真跡證明”以及他與這幅畫的合影,無疑讓人大跌眼鏡。
對于媒體的揭露和各種評論,九歌公司完全以沉默應對,而不是像嘉德那樣以“聲明”的形式作出“反擊”。
據《法治周末》記者調查,上述事件并不是獨立存在。實際上,虛假和贗品的盛行,在藝術品拍賣業中如病毒般傳染,業內人士稱此類拍賣會為“假面舞會”。
假拍 拍假
業內一位人士告訴記者,有些頗有聲譽的拍賣行,拍的古代書畫有一半以上是贗品,現代書畫中竟也有四至五成是偽作,個別拍賣行的贗品率達到七成以上。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以中國書畫的贗品最為眾多,一些大名家書畫作品的贗品率甚至高達了80%,而一些小的藝術品拍賣行,推出的個別專場甚至難得見到一件真品。
據記者了解,有貓兒膩的不僅僅是大的拍賣公司,中小拍賣公司的問題更多。
9月26日上午,北京十里河,京 瑞大廈,北京一家國際拍賣公司正在舉行書畫拍賣。記者看到,在現場,名家的作品滿天飛,而且都是以無底價或一兩千元的低價起拍,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等 頂級大師的“作品”也都有一二十幅左右。拍賣師以極快的速度往上抬價,根本沒有讓買家喘氣的機會。記者注意到,在拍賣會場的最后一排,坐著一位男子,基本 上每件拍品他都舉牌,而且連頭都不抬。而且不時和旁邊負責電話委托買賣的公司員工竊竊私語。會下記者了解到,此人正是“托兒”。
根據記者的調查了解,雇“托兒”舉牌,早就是拍賣行業通行的潛規則。正因為有了“托兒”,所以才有了拍賣會的高成交率。小公司搞的拍賣會,成交率甚至能達百分之百。“他們基本上就是詐騙公司,不用問,絕大多數拍品都是假的。”一位藏友如此說。
這樣的小拍公司,經營的路子如出一轍。記者翻看另外一家小拍公司的拍賣圖錄,也都是近現代書畫名家的“作品”,而且這些作品都很廉價。知假拍假,這已是藝術品拍賣業的通病。
業內一位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北京拍賣公司已經達到兩百家,而具有文物拍賣許可證的有70多家。記者了解到,這些中小拍賣公司主要集中在京瑞大廈、汽車大廈、華都飯店及潘家園附近,光京瑞大廈就有十幾家。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介紹,這樣的小 拍公司掙錢的路子有兩種:一種是主要收取圖錄費。拍賣會只是走過場給委托人一個交代,也就是假拍。這方面的把戲,本報10月20日曾作過報道;第二種是拍 假。前一種伎倆騙的主要是不了解拍賣行業情況的外地人。而后一種主要就是騙取那些新入行且對藝術一知半解的人以及抱有揀漏兒心理的藏家。
贗品一條龍
那么,這些拍賣會上成千上萬的名家和大師的“作品”從哪兒來的呢?
據拍賣行一位朋友私下跟記者透 露,這些以書畫拍賣為主的小拍公司的拍品來源渠道有三個:一個是藏家的送拍品,拍賣公司先收取圖錄費,成交后再按12%收取傭金;一個是畫家直接送拍自己 的作品,如何收費都是私下交易;第三個是拍賣公司自己的“藏品”,就是說自買自拍,自造自拍。
而小拍公司拍賣會上的名家“作品”,大部分來自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附近的書畫店。該市場是國內大型的書畫批發市場,每天交易量一般在一萬幅左右。
10月15日,星期六,記者來到 潘家園市場。經營書畫的店鋪在東西兩大地攤市場的中間,記者從南到北走訪了一下,發現幾乎每家店里都有當代名家的“作品”,從大師級的吳昌碩、張大千、齊 白石、徐悲鴻、陸儼少、傅抱石、吳冠中、啟功,到現時名氣正盛的黃永玉、范曾、劉大為、劉炳森等人的“作品”都有。根據平尺大小以及仿品水平的高低,價位 不同,從千把元到四五千元不等。記者發現,這里出售更多的是中大名頭畫家的“作品”。一位老板說,送拍或送人的時候,這樣的作品其“真實性”更大一些,因 為大師或大家的作品畢竟不會太多。
一位在潘家園經營書畫六七年的河南女老板透露,潘家園書畫市場經營的名家書畫,絕大部分都是假的。她還透露,北京琉璃廠的很多畫廊經常從這里進貨。
業內人士都知道,琉璃廠是一家有著300多年歷史的書畫古玩市場,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名聲。
據相關媒體報道,來自山東濟寧的 王先生是個書畫收藏愛好者,不久前在北京琉璃廠一家名叫榮寶軒的畫廊買了兩幅畫———《閑情圖》和《天山之舞》,分別是署名當代書畫名家史國良、馬海方的 作品。買這兩幅畫他總共花了1萬元,每幅畫都有畫家本人的題款,而且附帶有榮寶齋出的畫冊和證書。
經兩位畫家本人鑒定,這兩幅畫全 是贗品。馬海方還透露,僅今年上半年,他本人鑒定的署名為“馬海方”的假畫就超過了100幅,在他鑒定的畫中,假畫比例大概占90%左右。當代著名人物畫 家史國良鑒定后表示,王先生這幅《天山之舞》畫得很粗糙,造假者不了解他的作畫過程和習慣,屬于比較低級的模仿。
記者來到同樣位于琉璃廠的榮寶齋 進行求證,這里和榮寶軒畫廊相隔不過500米,榮寶齋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些所謂的“榮寶齋鑒定證書”都是假的,他們從來沒有向榮寶軒畫廊提供過“榮寶 齋鑒定證書”。在事實面前,榮寶軒畫廊的銷售人員不得不承認,他們這里銷售的所謂名家書畫全部是仿冒的。他們首先拍下知名畫家作品的照片,然后找人模仿, 畫好后再找專門負責做假題款的人員模仿題款,最后用做好的假章蓋上,一幅假的所謂“名家畫作”就出爐了。這種假畫在行內被稱為“高仿畫”。
那么名家的“作品”都是誰“生 產”的呢?記者了解到,這其中一部分是來自高校美術學院學生的“作品”;另一部分是學過美術的專職畫師畫的,其中一部分人是“北漂”。他們專門靠仿作名人 名畫為生。上文提到的那位女老板無意間向記者透露,她的先生就是靠此為生。這些作品一部分流進畫廊,一部分到了拍賣會,然后就到了王先生這樣的藏家手里。
著名藝術市場評論人牟建平曾專門 寫過拍場中齊白石書畫造假的文章,提出當前市場上的所謂“齊白石作品”90%以上都是贗品和冒牌貨。他說,翻開雅昌藝術網“藝搜”一下齊白石,僅2011 年春拍就上拍了足有上千件之多,這不是荒唐可笑嗎?實事求是地講,在2011年春拍預展現場看到的齊白石真跡,充其量也不過一二十件。
難怪有業內人士直言,如今的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有點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尤其是贗品、偽作泛濫已經到了成災的地步。而這離不開拍賣法的“功勞”。
1996年7月5日通過、1997年1月1日起施行的這部法律規定,拍賣人、委托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很多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這讓拍賣公司減少了很多責任,是在變相保護拍賣公司知假拍假。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