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景舟被譽為 “一代紫砂泰斗”,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的作品就曾創下單件作品過百萬元紀錄,在當時的書畫市場,只有吳冠中、陳逸飛等領軍人物才有可能達到如此佳績。著名藝術家亞明評價:“紫砂自明正德至今500余年,高手不過十余人。顧兄景舟當為近代大師。顧壺可見華夏之哲學精神、文學氣息、繪畫神韻。”令顧壺身價百倍的,除了創新精神和文化底蘊,數量稀少也是重要原因。

顧景舟制笑罌壺 L:19cm H:10cm
出版著錄于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景舟壺藝流別錄》第14頁
據悉,我國已故“壺藝泰斗”顧景舟創作的主要遺作之一“顧景舟制笑罌壺”將于12月初在北京歌德2011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名家紫砂壺及陳年普洱專場》上亮相。此壺壁薄而堅實,胎質純而細膩,通素無文飾,簡潔古樸。蓋內鈐有“顧景洲”印文。整體制作工藝講究,簡單大方,出版著錄于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景舟壺藝流別錄》第14頁,流傳有序,堪稱壺中精品。
自古以來,文人雅客都有收藏紫砂壺的嗜好,一些出自名家之手、做工精良的紫砂壺,往往呈現“泥土與黃金等價”的現象。近年來,紫砂壺更成為投資者的主要目標。
紫砂壺的集藏與投資,古已有之,紫砂壺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時代,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從明武宗正德年間以后紫砂開始制成壺,從此蔚成風氣,名家輩出,花色品種不斷翻新,500年間不斷有精品傳世。但明清之前主要以收藏為主。進入21世紀其投資價值受到市場人士青睞,尤其是自07年起中華大地曾刮起一陣炒作紫砂壺的旋風,一些當代燒制的平淡作品一夜之間身價百倍,大師制作的極品紫砂更是難求!
時至今日紫砂已經從普通的茗茶佳器升級到收藏領域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門類。參與進來必會給您以意想不到的收獲!

顧景舟制笑罌壺 L:19cm H:10cm
出版著錄于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景舟壺藝流別錄》第14頁

此壺為何道洪大師所作的“洋桶”
窯溫:約1180度C 收縮比:約12% 容量:700CC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