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昌化田黃雞血石。

巴林石雕刻。

青田山炮綠石雕刻。
福建壽山石、浙江昌化石、浙江青田石和內蒙古巴林石以其色彩絢麗、質地細膩、紋理自然和硬度適中、適合篆刻,而并稱為中國“四大印石”,為歷代印石收藏家所推崇。近年來,“四大印石”在收藏市場接連掀起波瀾,令人驚嘆。
“四大印石”價格猛漲
近日,記者在長春華聯(lián)古玩城一家印石店詢問青田石價格,店主潘先生指一方青田石封門青章料說,這個便宜:1萬元。他又找出3方同石種章料,要價分別為6萬元、10萬元和20萬元。
潘先生來自浙江青田石產地。他在1996年花1萬元購買的7方青田石封門青章料,已有藏家出價1000萬元,他不肯賣。9月上旬,他的一件巴林石黃花凍雕刻以36萬元高價出手。
一位長春石商介紹,2000年,長春約有10家印石店,現在有上百家。自2006年下半年開始,“四大印石”整體價格一直看漲。三年前,幾千元的章料,如今都能賣到幾萬元。近年來,在壽山石產地福州,福建省民間藝術館組織的壽山石雕專場拍賣會,連續(xù)幾年成交率超過95%。今年5月29日,福建省民間藝術館攜手福建東南拍賣有限公司舉辦壽山石專場拍賣,成交6753萬元。中國嘉德、北京保利、西泠印社等國內著名的拍賣公司相繼舉辦以壽山石為主體的印石專場拍賣,市場整體規(guī)模突破億元。
相比壽山石、昌化石和青田石,巴林石規(guī)模化的開采時間晚,然而其價格直追前者,動輒幾萬元、幾十萬元、上百萬元一方的巴林雞血石章料已是常事。有一塊1500克的二等巴林雞血石,1996年市場交易價為6000元;2003年轉手為12萬元,今年再次易主為100萬元。
在長春印石店,原來在展柜內擺放的上好印石,被移到了保險柜,不肯輕意示人。一些石商甚至將精品印石存到銀行的保險柜。
據業(yè)內人士分析,“四大印石”自然資源越來越少,有的印石品種已經枯竭或接近枯竭;收藏愛好者和收藏家不斷增多;一些有經濟實力的投資者進入印石市場,在拍賣會上頻頻舉牌,氣勢奪人;日本和韓國等國家的買家選購“四大印石”。這些因素導致“四大印石”價格飚升。
印石市場魚目混珠
在國內印石市場,包括在 “四大印石”產地,都會發(fā)現可以亂真的假印石,以假壽山田黃石、假昌化雞血石和假巴林雞血石居多。
據業(yè)內人士介紹,造偽者采用拼接、染色、貼皮、樹脂成型、石粉合成等手段制假印石。如,選用若干小塊田黃石,修飾后粘合拼接大塊,再刻意雕琢,并仔細掩飾粘合痕跡,冒充完整的田黃石作品;用薄雞血石片貼在普通印石外冒充天然雞血石;或在血很少的雞血石上涂紅漆或硫化汞,并罩上一層樹脂,最后磨光,真中有假,不易鑒別;用樹脂、石粉、黏合劑等合成假印石。有用其它產地非葉蠟石冒充“四大印石”,也有用昌化田黃石冒充壽山田黃石的。
此外,有用“白茶油”或嬰兒護膚品掩蓋印石上的裂紋。若收藏家買到家存放幾天,“白茶油” 或嬰兒護膚品揮發(fā),裂紋就顯現出來。
業(yè)內行家?guī)c建議
價格漲高,贗品陷阱難防,收藏投資“四大印石”風險加大。然而,有收藏家、石商認為,“四大印石”是文化載體,有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隨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范圍的影響不斷擴大,它們的影響也會不斷擴大。因此,對“四大印石”的未來走勢依然看好。他們對初入門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提出建議。
從低處切入收藏:
初入門收藏愛好者應從基礎做起,先購買低檔品,認識印石的肌理等天然特性,辨識真品與贗品的細微差別。待具備一定的眼力后,再嘗試購買稍高檔的印石,從中獲得收藏的樂趣。如果第一步就購買高檔精品,可能僥幸成功,但下一步就可能落入陷阱。
有長期投資計劃:
如果是投資行為,應有長期投資計劃,需將購進的印石收藏幾年。不能幻想今天買進,明天出手就賺錢。因為藝術品投資是一個長期行為,符合市場規(guī)律。投資者必須購買真品、精品。真品是前提,精品能經得起時間和市場的考驗。投資以獲利為目的,可以花錢走捷徑,聘請鑒定顧問把眼或委托經紀人購物。
關注各地市場行情:
“四大印石”價格變化節(jié)奏快,相對穩(wěn)定的時間短,幾乎每月都有變動。而且,在“四大印石”產地內外的印石市場、拍賣會,“四大印石”價格不同。在拍賣會上,受現場氣氛、競拍者多少、暗箱操作等因素影響, 一些印石出現奇高成交價,遠遠高出普通市場價格。這不能是市場標準價。收藏者和投資者了解行情,才能減小收藏投資風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