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23日,作為京城藝術品公司百年老字號的榮寶齋,在上海北外灘白金灣,為下月21日至25日在上海舉辦的秋拍作預展。這是榮寶齋首次在上海舉辦藝術品拍賣,包括中國書畫、油畫、瓷雜在內的逾千件作品,預估價超過10億。
據榮寶齋(上海)總經理王倚山介紹,相比北京眾多拍賣行扎堆,上海一年拍賣總額僅40億元人民幣,占北京年拍賣總額的九分之一。北京、上海兩個市場若優勢互補、資源整合得當,可以形成不相上下的南北兩個集中的藝術品拍賣市場。
本次榮寶齋上海首拍的拍品中,不僅匯集了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為代表的近現代名家書畫作品,也囊括了一批明清宮廷舊藏瓷雜,包括明代洪武年間景德鎮御窯出品的“釉里紅纏枝蓮紋蓋罐”。
傳承有序的拍品中,有徐悲鴻的《一馬當先》駿馬圖,此為美國前國務卿哈倫·克里夫蘭收藏,是首次在國內公開亮相。同樣海外回流的齊白石《大壽圖》也是來之不易,早在1955年,日本共產黨員志賀義雄首次來華時在琉璃廠榮寶齋購得此圖,在其珍藏了近一甲子之后,終于回到中國。三尊清早期象牙雕羅漢,為上世紀30年代上海灘巨賈沙遜所藏。
在古代書畫部分,國內僅見的流傳有序的傳世《唐人寫經》,在敦煌石窟發現以前就見諸著錄,時間之早國內罕有。唐伯虎《獨領四時春》,歷經明末清初“江南第一收藏大家”宋犖之手,是一件脈絡清晰、品相潔美的珍品。鄭板橋《青竹柱石圖》是“鄭家竹”代表之作,構圖飽滿,也是罕見珍品。
“中國書畫部分可能會創天價。比如傅抱石的《湘夫人》,作于1962年,是傅抱石技法轉變后的代表作品。圖中的湘夫人,是畫家心目中女性美的標志。張大千的巨幅《荷花》,尺寸之大也極為罕見,而從張大千傳世的荷花題材作品看,以濃干赭色染荷葉的,似乎也只有此件。”王倚山說。
事實上,在本月初,有“風向標”之稱的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中國書畫再度在各類拍品中獨占鰲頭,超過7億港元(估價為2億)的成交額,再次為隨后逐漸登場內地秋拍打了一針不小的強心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