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鑒定專家荊治中先生在進行古瓷鑒定。

中華五彩瓷-《玫瑰花語》。
文/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分會主任 著名鑒定專家 荊治中(北京)
2010年,流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明顯受到中國貨幣市場流動性過剩及房地產、股票市場資金擠出效應的影響呈逐步加快之勢。據國內知名藝術市場分析師研究報告認為,以2010年11月為例,僅僅在中國嘉德、保利秋拍全面開鑼前夕,從中國股票市場退出的資金就高達2500億元,毫無疑問,這些資金中的很大一部分流入到了藝術品市場。
2005年7月12日倫敦嘉士伯舉行的拍賣會上,一只中國元代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1400萬英鎊成交,加傭金后為1568.8萬英鎊(人民幣約2.3億元)。開創了中國藝術品陶瓷類拍賣價的最高紀錄。
2010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秋拍上,一件清乾隆粉彩“萬壽連延”葫蘆瓶以2.52億元被香港收藏家張永珍女士購得,刷新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創造的全球瓷器的拍賣紀錄。
2010年11月,在英國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班布里奇拍賣行舉辦的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粉彩“吉慶有余”轉心瓶以5160萬英鎊(約5.5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刷新了全球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令世人震驚。
“中國明清官窯瓷器價格屢創新高,說明現在中國瓷器的價值日益凸現。從目前的藝術品市場行情來看,元明清時期瓷器價值最高,之后依次為宋朝瓷器、民國瓷器、高古瓷。”浙江籍收藏家陳立致表示,從藝術市場的角度看,相對來說,陳設器造型的瓷器價值高于文房用具、冥器、日用器,人物圖案的價值要高于動物、植物、山水、吉祥圖案。“珍稀程度、人文因素、完殘程度、尺寸大小等方面,也是考量一件瓷器價值幾何的重要依據”。
盡管明清官窯瓷器屢創新高,然而對廣大藝術品收藏愛好者來講,數以億計的天文數字已非一般人所能企及,因此在瓷器收藏上可拓展視野,應著眼于清代中晚期官窯、民國瓷官窯,特別是重點關注目前價格相當較低的現當代精品瓷收藏。
鏈接: 高白玉瓷的歷史源遠流長,唐代燒造出潔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稱。
材質珍稀,工藝獨創,制備精絕,紅官窯釉下五彩高白玉瓷受收藏市場熱捧
高白玉瓷,亦稱高級白度瓷,采用優質高嶺土等珍稀原材料,傳統古法配方,純粹手工制備,以1300度以上高溫燒成,瓷質釉色純凈細膩,高潔無瑕,雪白高雅,冰肌玉骨,猶如雪凍霜凝,白度高達88.1度。
紅官窯一脈嫡傳的釉下五彩高白玉瓷,是瓷器中的珍品,有著"薄如紙、白如玉、明如鏡、聲如馨"之美譽,也是醴陵陶瓷技工100多年來形成的獨門絕活,之所以價格逐年走高,源于高白玉瓷的悠久歷史和制作工藝瀕臨失傳的稀缺性。
其實,早在公元八世紀的中唐時期,湖南長沙銅官窯就已首開燒制釉下彩瓷之先河,至二十世紀初葉,湖南醴陵窯在繼承唐代長沙窯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試驗,研制出釉下五彩顏料,憑借中國繪畫勾填技法和采用“三燒制”工藝技術,創燒了釉下五彩瓷器。
1909年至1915年,釉下五彩高白玉瓷分別參賽武漢勸業會、南洋勸業會、意大利都郎博覽會以及美國舊金山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等均獲金獎。貴州茅臺酒也是在同屆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自此,釉下五彩高白玉瓷名聲大噪,馳譽中外。
然而,這一歷史輝煌在舊中國并沒有順利延續,由于連年軍閥混戰加之倭寇摧殘,釉下五彩高白玉瓷技藝在新中國成立前夕竟處于瀕臨失傳的境地。所幸建國后經過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關懷和相關部門方方面面的努力,釉下五彩瓷器手工藝者終于后繼有人,精美作品層出不窮。
從10年前的一款花瓶僅售1000-3000元至現在的3萬-10余萬元,紅官窯的釉下五彩高白玉瓷價值像和田玉、昌化雞血石等藝術品一樣,正被重新認識,并逐漸受到越來越多收藏愛好者的喜歡。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紅官窯出品的奧運特許釉下五彩高白玉瓷銷售最為搶手,一對標價為99600元的中華五彩"同心永蓮"和"花開富貴"對瓶僅僅在2009年就推高了好幾倍。隨后,紅官窯又相繼推出了2010上海世博會特許瓷、2010廣州亞運會特許瓷與2011西安世園會特許瓷,一直廣受市場的歡迎。尤其是為2010年上海世博會湖南館展出而特制的世博瓷“和諧盛世”天球對瓶(全球僅兩對,一對送給中國館)在2010年10月30日的湖南館資產拍賣會上更是拍出228萬元的天價。從目前市場反饋的信息來看,紅官窯的大師作品瓷和藝術瓷,因其深厚的品牌淵源和獨到的視覺美感和藝術享受也正逐漸得到了全國藝術品藏家的追捧,收藏價格呈每年逐步走高之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