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異常紅火,“天價”頻出。明清瓷器動輒幾十萬、幾百萬乃至幾千萬元,而當代名家字畫拍賣成交價過千萬元已不稀奇,徐悲鴻、李可染的一些畫作在拍賣市場已超億元。更有甚者,齊白石的《松柏高立圖?篆書四言聯》拍賣成交價達到4億多元。有人統計后認為,近幾年中國藝術品的市場價格平均增幅至少達到20%。
今年春拍賣場聲聲槌響猶在耳畔,秋拍又即將拉開帷幕。不少人都有著共同的疑惑,中國藝術品的“天價”還能被再次刷新嗎?未來升值空間還有多大?
筆者認為,升值的可能性或許有,但周期不會太長,短期大幅升值的空間已經不大。理由如下:
首先,目前進入藝術品市場的投資者多,收藏者少,既然是投資,就要受到市場規律的制約。作為虛擬投資,投資藝術品與投資股票、期貨一樣,“抄底”必有“見頂”,“低吸”必有“高拋”,潮漲必有潮落。沒有永遠的“熊市”,也沒有永遠的“牛市”。而據筆者觀察,現在的藝術品市場,投資收藏的人群逐年增多,資金量日趨充裕,恰似股市的“牛市”,正處于上升期,但還沒有達到全民“熱炒”的瘋狂階段。在這個階段期內,藝術品行情會因種種原因出現回落,正因為前期漲幅太快,“回調”的可能性正在增大。
其次,目前我國藝術品收藏、投資的社會機制尚不完善,藝術品市場的法律、法規與監管體制嚴重滯后,甚至許多領域還存在“無法可依”的狀況,造假、賣假、惡意炒作等現象屢見不鮮,信譽危機導致公信力下降,市場每出現一次拍賣高價,人們難免都要打上一個問號,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可低估,也影響了藝術品市場的整體行情。
第三,藝術品的相關學術研究較為滯后,評價體系尚未健全,藝術界學術話語權太小,尚未成為市場的風向標,收藏投資的資產質量往往受到質疑和挑戰,價格攀高也愈加艱難。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從我國的經濟基礎尤其是人均收入上來看,尚不具備再度撐起藝術品大幅升值的基本面。
綜上所述,藝術品價格要想實現大幅升值,必須先打牢基礎,否則投資的風險非常大。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