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上半年藝術品市場春拍的火爆場面有目共睹,但受到歐債危機的持續壓制,全球經濟未來一段時間可能步履維艱,中國近期也不斷有企業大喊“錢荒”。這不能不讓人聯想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時,那一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版圖,在經濟嚴冬中被重新分割,曾經一度炙手可熱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在那一季集體淪陷,直到3年后的今天都沒有完全恢復元氣。
由資本力量一手撐起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在這一波極有可能出現的“增長型衰退”中,是否能夠獨善其身?馬上就要拉開序幕的秋拍大戲,能否延續春拍的火爆?
風向標蘇富比秋拍告捷
藝術品拍賣會是藝術品市場的晴雨表,成交記錄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市場的活躍程度。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發布的2011年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截至2011年6月30日,上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內地、港澳臺及海外地區)中219家拍賣公司實現總成交額428.42億元,同比2010年春拍上漲高達112.71%,億元以上拍品多達15件。
馬上就要拉開序幕的秋拍大戲,又是否能否延續春拍的火爆?10月1日,被業界視為風向標的香港蘇富比率先舉槌,3400余件拍品成功拍出3000多件,總成交額達32億多港元。雖然比其春拍時34.9億港元的最高總成交紀錄略遜一籌,但仍然為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
當中有4件拍品還刷新了4項世界拍賣紀錄,最受關注的是在中國瓷器及工藝品專場拍賣上,一件明永樂清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紋梅瓶拍前估價僅8000萬至1.2億港元,最終以1.68億港元成交,創造了明代瓷器世界拍賣新紀錄。
而9月16日北京中國嘉德舉行的四季拍賣會上,雖然僅是嘉德的一場“小拍”,但上拍的書畫數量就高達3000件,上拍數量和專場場數創歷年的最高紀錄,賣家和買家的熱情一路上揚。
藝術品市場會衰退嗎?
雖然大多數行家依然看好年底的行情,但全球經濟不景氣是否會影響到支撐藝術品市場的資本力量?不僅如此,經過連續兩年的不斷沖高,藝術品拍賣近乎瘋狂的行情,也讓“泡沫說”不斷涌現。
在廣東拍場,華藝國際押寶年底大拍,無論是拍品的數量還是質量,屆時都將令人耳目一新。藝術總監王野夫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我們夏拍的成交超過3個億,冬拍的目標是8個億。在廣東這么發達的地方,最不缺的就是資金,關鍵還是看拍賣行能夠拿出什么樣的精品。比如說油畫,今年我們征集到國內目前上千萬元級別的所有寫實油畫藝術家的作品,而且全部都是精品,目標是油畫專場的成交額能夠位列國內前三。”
而今年下半年的秋拍大戰中,本土的廣州藝術品拍賣公司和廣州安華白云拍賣公司決定休戰。
對于年底大拍的走勢,書畫大藏家、瀚博美術館館長石金柱表示:“經濟形勢對藝術品拍賣市場的影響應該不大,反而是經過前段時期的全面繁榮后,一夜之間涌出的大大小小拍賣行已經到了全面洗牌的時候。在一擁而上的時候,很多新進的買家盲目購買,買進了沒有升值潛力的藝術品,待現在市場成熟、買家也成熟了之后,一些實力差、把關不嚴的拍賣行勢必被市場所淘汰,最終市場資源集中在為數不多的品牌拍賣行上。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正步入‘精品為王’的時代。”
而廣州銀通拍賣行執行總經理陸俊明也表示:“在股市震蕩、樓市被打壓的情況下,太多資金急于尋找出路,藝術品相比而言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渠道,在通脹預期的情況下,這個時候的藝術品市場不可能衰退。”
嶺南板塊最穩健
在廣東拍場,嶺南名家作品一直是本土拍賣行的優勢,年底的大拍,本土幾家大拍賣行同樣在嶺南板塊上重兵布陣。特別是去年以來,外來資金的不斷流入,使一直處在投資洼地的嶺南名家作品價格整體拉升了30%—50%,激發起全國范圍內對嶺南名家精品名作的收藏投資熱情。據石金柱透露,現在北方也已經有幾家藝術品獵頭公司,正在建倉嶺南畫派作品。
王野夫告訴記者:“夏拍的時候我們的嶺南專場總成交額超過8000萬元,我認為這代表著嶺南的覺醒,相比其他熱門板塊,嶺南板塊最穩健,未來市場潛力不可估算,雖然目前很多嶺南名家的作品價格已經補漲,但仍然處于投資的價值洼地。”
一眾嶺南名家中,近年來作品價格上漲最快的就是黃君璧。在今年7月廣州銀通推出的嶺南名家專場上,9件曾經在臺灣歷史博物館展覽和出版的黃君璧拍品悉數成交,當中一件作品更以近60萬元/平方尺的拍賣價格創下其在嶺南地區拍賣的最高紀錄。
石金柱仍表示:“目前嶺南畫派名家的作品,相比京津畫派、海派名家作品便宜很多。現在北方畫家何家英的作品70萬元/平方尺、黃永玉40萬元/平方尺、范曾30萬元/平方尺,普通畫家像史國良、劉大為也都在20萬元以上一平方尺。但嶺南畫派的現代作家,現在作品價格最高的是方楚雄,也就5萬元/平方尺,另外兩個領軍人物楊之光和林墉,作品價格連人家的零頭都不到,但他們的身份地位與北京的大師相比毫不遜色。”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