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晚間,85歲高齡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楊洛書老人向記者描述著他的下一個5年規劃:專心做以《水滸傳》、《西游記》等四大名著作品為題材的木板年畫。讓更多構圖奇妙、雕刻精細、栩栩如生且鄉土氣息濃郁并深受國內外友人喜愛的年畫作品。
14日,“金秋齊魯文化行”記者走進“中國年畫之鄉”山東濰坊寒亭,專程到此間尋訪這位楊家埠年畫的第19代傳人。
從此間著名的大觀園北門出來,往南一拐,就看到路西第一個大門上掛著一個藍色的大宣傳牌,上面書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楊家埠同順德畫店”等字樣,一塊烏漆大匾——同順德畫店,則掛在家內的影壁墻上。聽說記者來了,正在跟女兒一起印刷年畫的楊洛書老人趕緊從屋子里出來,以顯示對人的尊重。雖然老人已年過八旬,但耳不聾眼不花,跟記者談起起木版年畫的事,他的精神頭比年輕人還旺盛。
85歲高齡的楊洛書老人身體依然硬朗,從鉤描到刻板再到印刷,每天重復同樣的工作,但是老人卻樂在其中。他告訴記者:“以前楊家埠年畫技法都是傳男不傳女,最多只傳給自家媳婦,而現在只要想學我們就教。我的5個孩子中,有4個在從事年畫事業,包括我年過60歲的女兒。目前又收了兩個對年畫很感興趣的日本學生。目的是提高楊家埠年畫的國際影響力,讓其真正的走向世界”。
楊老自豪地告訴記者,他一共擁有各種畫版3270塊,這些畫版幾乎囊括了明清以來楊家埠現存所有的年畫樣版。楊老介紹,“文革”期間,這些畫版中有不少精品是他冒著風險,偷偷地在地窖里、柴垛里、豬圈糞肥下藏起保存下來的。1993年楊洛書將珍藏的一塊刻于500余年前的年畫畫版,連同50塊明清畫版,無償地捐贈給中國歷史博物館。
當記者問及近期的年畫工作的計劃和打算時,楊老對記者娓娓道來,表示將繼續做以《水滸傳》、《西游記》等四大名著作品為題材的木板年畫。楊老一邊用刷子輕輕的在模板上刷顏料,一邊對記者說:“我現在每天都在堅持刻版印刷,有時晚上工作到11點,還完不成當月的客戶訂單。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歡年畫,學習年畫,讓楊家埠的年畫代代傳承。
已走過70年雕刻人生的楊老練就了一手精湛的年畫制作技藝,一個個造型夸張、色彩艷麗、質樸無華的藝術形象在他的刻刀下不斷誕生。近幾年,他在先后刻制了《歷代帝王全圖》24套、《水滸一百單八將》109套、《西游記》88套、《紅樓夢》140套、《三國人物》110套,以及其他年畫數百套,單是刻版用的棠梨木就有一卡車。
楊洛書,出生于年畫世家,通順德畫店的當代經營者。受祖傳手藝的熏陶,楊洛書自幼學習木版年畫的制作,18歲就熟練掌握朽稿、刻版和印刷等全部技術,特別是潛心研究刻版技藝,首創刀頭具眼、指節靈通的刻版術而著稱于世,經60多年的磨練,通順德畫店擁有各種畫版7000余塊,成為中國之最。通順德年畫眉目清晰,線條挺括,再加印刷精細,生產出的年畫成為藝術珍品,極具收藏價值。2001年楊洛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05年被中國藝術研究院聘為“民間藝術創作研究員”,并于同年被摩爾多瓦駐華大使維克多-鮑爾舍維奇聘為榮譽博士。
楊家埠年畫鄉土氣息濃厚,制作工藝別具特色,與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并稱中國木刻版畫三大產地,楊家埠年畫的制作方法已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