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將到來的秋拍中,不僅有古代文人、近現代文人的收藏,一些拍賣行甚至推出了“當代文人”的專場,這無疑給予了廣大投資者一個全新的投資方向。
“當代文人”全新登場
提起當代藝術,許多人都不會陌生,但是今年舉行首拍的天成國際拍賣行推出的“當代文人”主題,卻讓市場眼睛一亮。雖然是一家全新成立的拍賣行,但是天成國際拍賣行的相關人員都曾供職于蘇富比和佳士得等頂級拍賣機構。
曾經擔任蘇富比拍賣行中國首席代表、東南亞區董事,佳士得中國業務拓展總監,現任天成國際拍賣行董事總經理的汪潔表示,古代文人是從生活去實踐美學,當代藝術家中也有一些人將生活中的感悟用于作品的創作中,他們的作品蘊含了豐富的東方文化和情感。在題材表達上,這些“當代文人”更巧妙地轉換成當代的語匯。藝術收藏的目的,就是應該更加親近于美學的欣賞, 心性的陶冶。這無疑是此次專場拍賣的最大看點。
別以為“當代文人”非常玄乎,實際上很多作品都出自我們熟悉的藝術家,像張大千、趙無極、朱德群、龐熏琹、關良、趙春翔、王懷慶等等。但與其他專場拍賣中相關作品不同的是,此次拍賣的這些作品以傳統文化作為源頭,吸取東方的精神與題材,再引入近代西方媒材和表現性,成功地將東方美學整合成近代語言,體現出“以古為新”的特點。像此次王懷慶《月色二》,說明了他對黑瓦白墻建筑之抽象表現的探索,游走抽象與具象之間。白色墻身的質感對他日后的油畫創作的肌理表現有著重要的影響。感受著古老文化的精神,但用現代語言進行創作,這無疑就是“當代文人”的精髓。另外一位畫家彭薇所用的技法非常古典,可通過這些來展現空虛、追念等主題,這樣的角度其實非常具有現代藝術的美感,像此次拍賣中出現的《舊地圖》就是這樣的一件作品。只顧選擇“畫什么”,而似乎不關心“怎么畫”,也從不曾想過“創新”,關鍵在于表現出深厚的文化蘊涵,這無疑就應該說是“當代文人”的精髓吧。
文人收藏意義深遠
今年是魯迅誕辰130周年,同時也是其逝世75周年。當年魯迅辭世之后,滬上商界領袖王曉籟曾送上挽聯:“杜少陵愴懷饑溺,李長吉嘔出心肝。”這被后來的魯迅研究者們贊為“很有內涵”。事實上,王曉籟的文化內涵,來源于其對于藝術收藏有著極高的熱忱,興趣廣泛,又與齊白石、謝稚柳等大師過往甚密,名作精品亦多有收藏。在10月10日舉行的崇源“海上舊夢”專題拍賣會上,他舊藏的百余件古董與書畫無疑成為了市場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其舊藏之謝稚柳《西湖富春寫生》冊頁,創作于1956年,現存14開,是謝老追本溯源之力作。這一年的春天,謝稚柳在杭州小住,并前往桐廬,游覽富春江。回到上海后,謝稚柳先后創作了16開冊頁,都是杭州至桐廬道中所見,既有西湖秀麗的景色,也有富春江兩岸起伏的青山。齊白石“四季花卉”四屏,創作于1948年,分別繪有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創作這件作品時,齊白石88歲,創作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齊白石作品以卷、軸、冊頁等形式居多,四屏則較為稀少,也往往是精心之作。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與其相關的藏品都是拍賣市場上的寵兒,在此次拍賣中,辛亥志士葉楚傖30余件舊藏也將露面。葉楚傖后人提供了數十件古玩、書畫作品上拍,既包括陳陶遺、張人杰等辛亥名人直接贈予葉楚傖夫婦的作品,也有葉氏收藏的孫中山贈予成濟安“天下為公”橫披、何香凝《虎嘯圖》、宋美齡蔣介石合作《歲寒月圓圖》等。其中,徐悲鴻的《立馬圖》為其贈予辛亥時期同盟會員、左聯開創者鄭伯奇的。徐悲鴻與鄭伯奇同歲,1917年又同時去日本留學,雖然兩人處于不同領域,但都具有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和抗日救亡的民族氣概,此幅作品既有藝術價值,又有歷史文藝意義,可謂彌足珍貴。
在近現代的收藏市場上,“亦官亦藏”的文人群體,他們對藏品重視來源、流傳,藏品多經考證,或題記,或鈐鑒藏印。將收藏與學識相貫連,成為碩學鴻儒樂享其間的雅事,這無疑使得他們的藏品成為了拍賣市場上關注的焦點。
文人相惜誕生精品
清代著名畫家、“海派”藝術代表人物任熊所作《姚大梅詩意》圖冊(120開)及清末名家倪田所作的此冊摹本,無疑成為了近期市場最為關注的焦點。不僅是因為在故宮博物院中珍藏有相似的《姚燮詩意圖》冊,此次露面的這件還有吳昌碩的題簽和題跋,更是因為畫作本身就是一件文人相惜的珍品。
姚燮是晚清文學家,約在1849年間,姚燮在范湖草堂初識任熊,至1850年,任熊成為姚燮大梅山館的賓客,在姚燮家寄居一年,為姚燮繪畫。兩人相互欣賞,姚燮把自己詩集中的得意之句選取部分,由任熊繪成120散頁,合成一套,便是傳世的不朽杰作《姚大梅詩意》冊。一位是名滿浙東的大詩人,一位是英才煥發的年輕畫家,因兩人藝術理念的一致,“若水乳之交融”,在任熊29歲時即合二妙而成一套出神入化的曠世杰作。此冊的創作,見證了一位標奇立異的詩人,與一位天才畫家之間惺惺相惜的情誼,堪為詩畫界的一段美談。
詩情畫意,歷來是審美層次的高級境界,常令人于天地自然的光影色彩變化之中,陶醉感動。在2010年中國嘉德春拍中,有一件傅山、梁檀的書畫合璧冊頁(13開),成交價達到了336萬元。傅山是一個深受儒家思想和佛教影響的道士,他的身上反映了晚明儒、道、釋三教合一的趨勢。梁檀是明末清初山西太原人,善畫,山水、人物、花鳥、蟲魚無所不工。此冊山水似有吳派遺意,細縝工秀,意境清遠。花卉以水墨寫意,灑落跌宕,風神在陳白陽、陸包山之間。傅山作引首并對題,或正或行,或篆或隸或草,或詩或文或摹帖,可謂竭其所能,盡展其長。一冊得二妙,積三絕,至為難得。
不僅是古代畫家,近現代作品中的詩畫合璧也屢現精品。2010年北京匡時秋拍中出現的張大千、趙熙的《鄉居詩畫唱和卷》手卷,拍出了436.8萬元,其是香宋老人趙熙書錄近作鄉居詩若干首寄詞壇道友陸丹林,時張大千過港返蜀,應好友陸丹林所請補圖。卷后跋語多以詩詞創作鳴世。這幅書畫合璧卷更像是一次文人基于紙本的詩文酬唱雅集,雅聚的過程必然少不了意境的記錄者,東晉蘭亭雅集有流傳千古的蘭亭序,這次懷鄉詩意境的記載者就是大千先生。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