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雪林在介紹一款俄羅斯熨斗。
作為平整衣服的工具,熨斗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有的日用必需品。
但有人竟然把熨斗當做了特種收藏品,十多年間收集了900多只形狀各異的熨斗,真是讓人驚嘆。
住在江東的趙雪林,在他珍藏的這一大堆熨斗中選出了400多只,這兩天搬到寧波知青博物館正進行展覽呢!
愛好熨斗是家傳的
趙先生說,他爺爺以前是做裁縫的,家里經(jīng)常放著一些形狀各異的熨斗。
有一次,他父親看到桌子上放了一只碗狀長柄的東西,覺得很奇怪,問了之后才知道那是古代的熨斗。“爺爺見父親對熨斗感興趣,就拿出民國時期的熨斗給他看。父親越看越歡喜,后來自己去外地出差時,也常會留意收集一些熨斗回來。”趙先生說,他父親收集的熨斗有百來只。
“而我,也受父親影響,一看到以前的熨斗就很歡喜,有心進行收藏。”趙先生說。愛好古玩的舅舅知道他的這個收藏愛好后,非常支持,說“熨斗這東西不容易弄壞也少有假的”,他收藏熨斗的信心就更足了。
家里角角落落放熨斗
為了收藏熨斗,趙先生在家里專門騰出一個房間,用來擺放他從各地古玩市場淘回來的熨斗。
但隨著熨斗越集越多,小小的收藏室里已經(jīng)放不下了。于是,廚房柜子、客廳茶幾、房間床底、陽臺,只要有空的地方都被他放了熨斗。“屋子里放滿了熨斗,最后連曬衣服的地方都沒有,老婆為此還跟我生過氣,罵過我。”他笑笑說。
沒想到,隨處擺放的熨斗卻引來了兒子的夸贊:“老爸,你真厲害!”這一句話撫慰了趙先生受到老婆批評之后“受創(chuàng)”的心。
“估計是因為兒子也喜歡的緣故,老婆漸漸不再那么反對我收集熨斗了。”他說。
收藏熨斗讓他癡迷
為了尋找各式各樣的熨斗,趙先生跑遍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古玩市場。
去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原本計劃去世博園的他半路上突然心血來潮,改道跑去上海東臺路的古玩市場。在古玩市場逛了半天,他一眼相中了攤子上一只民國時期用酒精加熱熨燙的熨斗。他拿起熨斗仔細端詳,實在是愛不釋手,就開始跟老板討價還價。結(jié)果,世博園也沒時間去了,他抱著剛到手的熨斗就興高采烈地回寧波了。
收藏的樂趣不僅僅在于淘寶的過程,更在于把玩。趙先生每每拿著他的藏品,輕輕撫摸來回欣賞時,就好像陷入了一個旁人無法進入的世界。有時,他忽然想起已經(jīng)有一段時間沒把玩過某一只熨斗了,就會在家里到處翻找,直到找出那只熨斗。他說:“前幾天是辛亥革命百年紀念,我突然想起藏品里有一只民國初期專門為紀念辛亥革命鑄造的熨斗,但就是忘記放哪了。于是,我就花了幾天的時間找,終于找到這只鑄有‘中華’字樣的熨斗時別提有多開心了!”
“一只熨斗就是一段歷史,我對熨斗的癡心,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的一部分。”趙先生說。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