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長假前夕,INTERASIA拍賣公司在香港舉行近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郵品拍賣會,總成交額達到9800萬港元,創(chuàng)中國郵品拍賣新紀錄。代表郵市行情風向的“庚申年”整版猴票以149.5萬港元成交(包括15%的買家傭金,下同),刷新了8月中旬蘇黎世亞洲拍賣會上143.75萬港元的成交紀錄。
在清代郵品中,“紅印花加蓋暫作當五元”橫雙連帶右邊紙,蓋瓊州1899年8月14日郵戳,成交價為287.5萬港元。另外一件“紅印花”珍品——“紅印花雙色復(fù)蓋小字4分”以218.5萬港元成交。
民國時期郵品中,成交價最高的是“民國四珍”之一的“限省新貼用”郵票,估價為50萬至60萬港元,成交價為299萬港元。這是民國時期郵政在新疆發(fā)行的“北京一版帆船”票上加蓋“限新省貼用”郵票時出現(xiàn)的錯體票。此次拍賣的這枚郵票來源有序,分別為大衛(wèi)德爵士和水原明窗的舊藏,因此格外受關(guān)注。民國時期的另外一件著名珍郵——“紐約版孫中山像2元中心倒印”郵票,最終的成交價為172.5萬港元。
新中國珍郵方面,紀54“第五屆世界學生代表大會”郵票全套舊票,8分銷1958.9.13浙江杭州丙20郵戳、22分銷1959.6.5四川德陽藍色郵戳,成交價為109.25萬港元。這套郵票在2009年時的成交價為43.2萬港元。特15“天安門放光芒”錯票舊票在此次拍賣中的成交價為92萬港元。“一片紅”舊票的成交價為74.75萬港元。“梅蘭芳”小型張的成交價為29.9萬港元。
綜觀此次郵品拍賣,有幾個亮點值得關(guān)注。首先是收藏者越來越關(guān)注郵品的源流。清代郵品拍賣中,“萬壽九倒”之一的初版小字改值1分/1分銀倒蓋票,成交價為34.5萬港元,其曾是周今覺和黃明芳的舊藏。一件來自貝克曼夫婦舊藏的“梅蘭芳”小型張,成交價也達到了36.8萬港元,大大超過了普通品種的價格。在此次拍賣會上的另外一個亮點是郵政史藏品受追捧。1881年12月27日從天津寄往美國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的“大龍”實寄封,貼1分銀橫雙連、5分銀單枚,銷天津篆字郵戳,到上海的時候貼有日本客郵,并蓋有上海I.J.P.A郵戳,中轉(zhuǎn)戳完整,成交價為103.5萬港元。新中國時期的郵品中,有一件“文革”時期由中國寄往英國的實寄封,上貼三枚文9“抗暴”郵票,以航空印刷品的方式郵寄,成交價則達到了97750港元。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