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唐卡”是藏文音譯,是一種用純金、銀和天然礦物顏料繪畫在布、皮革和紙上,或者刺繡在絲綢上的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彩色卷軸畫。2000年以來唐卡的市場價格翻了10倍。業內專家認為,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的傳承、發展還有待政府的大力扶持。
老唐卡拍出千萬高價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唐卡無論是社會認知程度還是在投資收藏市場的表現都較以往有了極大的提升。“幾年前,很多人都不知道唐卡是什么,現在隨著媒體的宣傳和青藏旅游的發展,人們對唐卡的認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多年從事唐卡藝術的保護、研究并且收藏、繪制、推廣唐卡的北京世紀和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宏武介紹說,唐卡的收藏價格近10年來翻了將近10倍,唐卡畫師群體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據了解,在拍賣會上,尤其是明清時期的老唐卡近年來屢屢拍出天價。唐卡拍賣的世界紀錄是2002年4月29日,在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明永樂御制的巨型刺繡 《刺繡紅夜摩唐卡》創造的,當時拍出3087.41萬港元的高價,轟動一時。老唐卡的價格攀升速度較快,現當代唐卡的價格也看漲。據吳宏武介紹,不少當代唐卡大師的作品也價值數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一些大尺寸的精品唐卡更是價值不菲,但是傾注了藝術家無數心血的唐卡作品的市場表現還遠不及印刷品的郵票市場。
制作工藝繁雜成本高
盡管近年來唐卡的市場價格有了大幅上漲,但是業內人士認為,唐卡目前的市場價格與同類藝術品相比遠未達到合理價位。這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唐卡藝術價值巨大、工藝繁雜、對畫師要求較高。吳宏武介紹說,唐卡畫師通常從10歲左右開始學習佛學知識和唐卡繪制技巧,通過十多年的學習才能掌握唐卡的繪畫技巧和知識體系,達到心、手、眼合一的境地。制作一幅精美的大型唐卡,一名畫師要創作一至數年的時間。
二是制作唐卡的原料成本較高。據了解,繪制唐卡的顏料傳統上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耳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天然礦物顏料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天然植物顏料,用這些顏料繪制的唐卡經歷幾百上千年,畫面仍然金碧輝煌,燦爛如新。“用料昂貴并且如此精工細雕出來的藝術作品,價值卻并不高。”青海黃南州政府副秘書長楊健向記者介紹說。
市場上產品良莠不齊
多名業內人士認為,唐卡的收藏潛力、市場認可度提升主要來自精品唐卡,而精品唐卡的創作,則需要一個健康發展的產業基礎。當前唐卡產業的發展還較為初級,產品良莠不齊,亟須政府的規范、引導和大力扶持。
吳宏武對記者說,目前從事唐卡繪制的藝人很多,但能夠真正靜下心來從事創作的人很少,有些人甚至用在印刷唐卡上加色的方式制作唐卡。
吳宏武建議,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對唐卡的傳承保護、市場環境的建設和引導,負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和責任,雖然目前有一些學校開設了唐卡專業,開始培養初級人才,但是真正的唐卡大師并不多,政府可從培養、補貼、扶助高級人才入手,將唐卡產業發展推向一個高級階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