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箴 神判

岳敏君 畫家和他的朋友們

張曉剛 黃色肖像
在這個秋天拍賣市場的激烈暗戰中,當代藝術再一次被推在了風口浪尖上,并被兩個拍賣巨頭蘇富比和佳士得奉為秋拍對戰中的一張“王牌”,經過各自的精心包裝,陸續亮相于香港秋季大拍中。細看兩家的當代藝術專場,交集重合中也有著各自的品牌特色。“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收藏”一直是蘇富比的主打品牌,在今年春季拍賣中就曾傳出尤倫斯要“拋售”中國當代藝術的消息,在本季秋拍中終于得到公開承認,這會是尤倫斯最后一次公開拍賣中國當代藝術藏品。“四大天王”的作品反反復復出現于各大拍賣公司的當代藝術版塊中,大家已司空見慣,但當佳士得把他們上世紀90年代創作的自畫像系列作品集中上拍,就有了新的看點。而中國當代藝術市場能否延續春拍的繁榮態勢繼續一路高歌,我們拭目以待。 ——編者
蘇富比,尤倫斯的最后一次角逐
香港蘇富比今年秋拍的唯一夜場“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收藏:蛻變──當代中國藝術的革新與演化”專場拍賣于10月2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專場命名為當代中國藝術的革新與演化,意在呈現上世紀90年代當代中國藝術的“多元化”面貌,選材基本上囊括了這個時期的所有知名藝術家。有的作品雖然不是某藝術家最典型的代表作,但選取的作品重在展現90年代這個歷史時期中國當代藝術的全面而真實面貌。如曾梵志作于1998年的油畫《面具系列1998·26號》,估價近2000萬港元,為本專場之最;劉野作于1996年的《齊白石肖像》以估價900萬港元位居其次。此外,還有1986年起旅居海外的陳箴,其早期作品《神判》,在平面木板上印上法國報紙簡報,內容包括柏林圍墻倒下、艾滋肆虐、《易經》、《大唐西域記》等,以跨文化閱讀表達對未來的向往和對現世的無奈,左上角報紙被燒成灰燼,表達物質轉換、凈化,精神再生。除了繪畫以外,該專場還特意地挑選了一些裝置作品。
在今年春拍中,蘇富比的設置“尤倫斯專場”,引發業內對尤倫斯是否要拋售中國當代藝術品的猜疑,意外的是,專場獲得藏家熱捧,105幅作品悉數拍出,總成交4.3億元港幣,大幅超出預估價1億至1億3000萬港元。此次秋拍,再度推出尤倫斯所藏中國當代藝術拍品92件,總估價7700萬港元。據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主管林家如透露,這將是尤倫斯男爵最后一次公開拍賣自己的當代藝術藏品,但他并不會退出中國,收藏亞洲新進藝術家作品的熱情仍未減,而且還保存該板塊中最為出色的作品。林家如透露,蘇富比今后會更注重對裝置及影像的拍賣。原因在于,錄像形式在年輕藝術家中采用較多;在內地、亞洲的該種類藝術市場價格偏低,約在2萬美元上下,有較大上升空間。
佳士得,新中國自畫像的首次集中亮相
香港佳士得將于11月26日至27日期間舉行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拍賣會,首天將隆重呈獻“新中國的自畫像:中國當代藝術重要私人收藏”專場晚間拍賣。這系列的單一私人收藏以肖像為中心概念,搜羅當代中國藝術版圖上極具代表意義的領軍人物,包括張曉剛、岳敏君、蔡國強、劉野及唐志岡等,14件博物館級別的上世紀90年代的重要作品,估值高達1.5億港幣。這批作品對藝術家的歷程來說,分別是奠定創作方向、確立風格的里程碑作品,成為藝術家日后創作的原型及概念根源。如劉野《快樂家庭》的規范家庭肖像,是大時代的典型表征,卻隱藏個體的獨特生命思考。嬰孩是根據藝術家的容貌而創造,隱喻為個體在大時代的成長故事。作品訴說一代人的獨特成長經驗,以個人情懷去詮釋歷史、理解時代。張曉剛的《黃色肖像》,創作于1993年,是該系列7件作品的其中1件。藝術家的《黃色肖像》為藝術家以“西南藝術研究群體”的藝術同輩葉永青的肖像,呈現藝術家對他所處身的藝術群體及創作方向的反思。
據佳士得方面透露,這14件90年代的作品來自于一位華人藏家。據報道這位華人藏家的拍品大多購自于2007年。佳士得春拍和秋拍上分別以超20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帶走了岳敏君的《畫家和他的朋友們》和張曉剛的《黃色肖像》。另外本次上拍的劉野的《海之藍》以及蔡國強的三件《APEC景觀焰火表演草圖》也是在2007年拍得。這位藏家在2007年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最高點入市,又在今年秋拍這個節點重新投入市場。不得不說是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這幾年發展成果的一次試煉。此外,佳士得這位華人藏家2006年在佳士得秋拍僅花了160萬元就帶走了劉野的《自畫像》,這幅畫也在當年創造了半年價格翻番的紀錄。此次估價1200萬元,如能順利成交,也算是中國當代藝術作品價格翻倍的經典案例。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