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倫斯的第二輪拋售開始了,借助的舞臺仍舊是蘇富比。
藏家們一定都還記得,今年春拍,香港蘇富比推出的“尤倫斯”專場上呈現的105幅作品以高達4.3億港幣的總成交額全數拍出,遠超事先估計的1億至1.3億港元。
彼時,媒體曾發表觀點稱,尤倫斯春拍拋售出的作品只是其藏品中很小的一部分,從經濟效益上考慮,他完全應該讓這場拍賣高調進行,因為后面還有大量的作品。
果然,緊接著的秋拍,蘇富比趕上了尤倫斯二次拋售的班車。只是在這趟班車里,裝置和雕塑等元素開始凸現。對此,尤倫斯男爵表示:我期待與更多銳意創新的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藝術家合作,并會繼續豐富我的珍藏。
此外,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和中國書畫板塊中,趙無極、張大千等名家之作也將登陸蘇富比拍場。
尤倫斯再度拋售
對于中國的當代藝術作品,尤倫斯出貨已不再新鮮。
今年秋拍,蘇富比將承接4月第一部分尤倫斯專場,再度推出其珍藏的第二部分——“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蛻變——當代中國藝術的革新與演化”晚間拍賣會。據了解,該場90件拍品,總估價逾7700萬港幣。
蘇富比當代亞洲藝術部主管林家如介紹說,秋拍中的兩大亮點是張曉剛之《血緣:大家庭一號》及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8五號》。
前者來自《血緣系列》的首批作品,估價為5800萬至6500萬港幣,該作品取材自文革時期黑白家庭照《血緣:大家庭》,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記憶,而本幅作品正是該系列最早期的作品,繪于1994年。同年,該作品于“第二十二屆圣保羅當代藝術雙年展”上首次亮相于國際舞臺。
后者則是《面具系列》最經典的示范之作,估價2700萬至3500萬港幣。畫中人物整齊的西裝和一絲不茍的發型,以及隱藏情感的面具都是都市人生存的基本裝備。該作品與更早期作品不同的是,色調更為鮮艷,是該系列中期的代表作。
此外,還收羅了不少藝術家的早期作品。如方力鈞的《系列二(之十一)》、“池社”創始人宋陵的多張80年代作品及楊少斌的《星期天》。
從拍賣的作品來看,盡管油畫仍占主導,但其力度明顯弱于春拍,而在裝置和影像方面倒占有不小比重。對此,尤倫斯男爵表示,這次是本人最后一次公開拍賣藏品,但他對藝術收藏,尤其是亞洲新興藝術家的作品熱情未減。
趙無極巔峰之作
香港蘇富比二十世紀中國藝術2011年秋季拍賣會將于10月3日舉行,屆時將推出逾140件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整場拍賣總估價近1.9億港元。該場次將呈現趙無極、吳冠中、朱德群、王沂東、陳逸飛等之經典代表作。
回望今年春拍,人們見證了二十世紀中國藝術藝術大師精品市場的整體上揚。蘇富比二十世紀中國藝術部主管陳秀玉說道,“很顯然,美術史上重要作品受到市場追捧給該領域的藏家增加了信心。”
本次秋拍,蘇富比從海內外征集眾多名家精品。從常玉至吳冠中等大師的代表作品無一缺漏;當中并不乏許多具完整著錄的美術館級作品,例如趙無極的60 年代巨作《10.1.68》、常玉曾展出于巴黎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的《曲線裸女》,以及國際雕塑大師朱銘未曾出現于市場的大型《單鞭下勢》等。
其中,估價2500萬至3500萬港元的趙無極六十年代巔峰期之巨作《10.1.68》,二十年來完好保存于私人藏家之手,此次將首度釋出市場。
對于此畫,趙無極一反該時期多以相近色系的運用,大膽地將具高度對比的青藍與橘紅色彩在畫布上相互碰撞,纖維般的黑線條如不同頻率的脈搏震動其中,透過他揮灑自若、強而有力的大筆刷,構筑出苑若天地復興的意象空間。
另一幅估價為480萬至680萬港元的趙無極精品《女斗牛士》,是其甲骨文時期的代表作。在西班牙旅行期間,他將觀看斗牛賽事的經驗化為創作主題,以個人化的象征,融合從中國書法、甲骨文、象形文字中吸取的靈感元素,化作墨黑、深藍的生動線條與符號。
畫布中上半部那染著靛紫色的圓弧形空間可看作斗牛賽的競技場,女斗士騎著馬匹于其中馳騁,揮舞著布巾試圖馴服公牛,而深藍色的外圍有著鼓噪的人群。 藉由不同深淺的藍色彩運用,趙塑造了一個飄緲、如夢似幻的回旋空間,他在畫背簽名時亦提下了“漩渦”二字,對應此畫,或許生命的激情昂揚與死亡告終,均在 此表演場上無止境地重復上演,如同一漩渦。
中國書畫名家再現
中國書畫方面,香港蘇富比于今年秋拍將呈獻名家精品逾360件,總估價逾2億港元,規模為蘇富比歷來最大。同臺登場的包括張大千、傅抱石、吳冠中、齊白石、徐悲鴻等名家精品。
蘇富比中國書畫部主管張超群有感于秋拍名家之杰構,他說,有些作品分別來自大洋兩岸的私人珍藏,除畫作本身之藝術價值以外,該拍品也展現了近半世紀中國書畫的聚散流向及市場發展的縮影,頗具個別探究之價值。
其中一個重點專場為“民國名人書法專輯”,該場匯聚多名對當年時局極具影響力之關鍵人物之墨跡,涵蓋革命先軀陳少白、開國元勛黃興、宋教仁、陳其美,以至教育家蔡元培、文化領袖胡適等人作品;還有由蔣介石親題勉辭之紀念冊。
估價為20萬至30萬港元的《民國名人袖珍墨寶》是民國名人為牛康民所題之紀念冊。獲贈人身份、背景未詳,但從題者的身份、稱謂以及日期先后的時空背景推測出,牛氏出身世家,雙親應屬文化教育界碩望之士,兼與蔣中正氏有姻親關系。
這種人際關系交織而成的網絡,促成了當時極可能中學畢業的牛康民在紀念冊中綜合軍、政、文、教、出版界的名人墨跡。全冊集三十九家書法,另畫作兩幀。更為難得的是,該冊端蔣中正氏的題字,由于姻親關系,毋須秘書代筆,故應屬其墨跡。
此外,“域外聚珍—— 來自大洋兩岸的近現代書畫收藏”以及“金城與民國初年北京畫壇”等專場亦收羅不少名家之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