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上半年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低迷,但被稱為第三大投資市場的藝術市場中的藝術品投資基金卻大肆發展。藝術品投資基金最早出現在西方金融界,是指根據風險共擔和收益共享的基本原則,將投資者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由基金托管人托管,由基金管理人運作,以藝術品投資組合的方式進行投資和獨立核算,以獲得投資收益的藝術品理財服務。在西方最早出現的英國鐵路養老藝術品基金的最后成功著實讓一批人賺了不少。之后也有不少藝術基金在西方出現,但并不全呈現蓬勃向上的趨勢。對于近幾年才引進中國的藝術基金在國內藝術市場發展中有何特點,大部分基金投資周期僅為西方藝術基金投資周期的一半不到原委如何?在短周期運作中基金的操作過程有何講究,會不會存在永遠賣不出去的作品?
據用益信托工作室不完全統計,2011年上半年信托公司共發行藝術品信托產品14款,比去年同期增加11款,增長幅度達366.67%。今年上半年發行規模為258645.5萬元,而去年上半年發行規模僅為12500萬元,今年比去年增長1969.16%。這組數據側面反映了藝術基金在中國的繁榮景象。
藝術基金在中國過熱只是階段性現象
對于中國來說,這還只是一種新的投資模式,如此的爆發式增長一方面讓人心癢想參與進來,另一方面也讓人懷疑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對此,華辰拍賣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甘學軍及同鑫匯執行合伙人/首席投資官陳展都認為中國藝術市場近兩年來的迅速升溫使得正在尋找新投資項目的金融資本一眼相中藝術品投資基金這塊“肥肉”。另外,甘學軍還指出:“對藝術品市場來講,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到現在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投資性強。而藝術基金的投資較高,所以藝術市場肯定需要這方面的發展,藝術基金也肯定是將來藝術市場和金融市場必備的一個產品。”不過,他同時表示,藝術基金在中國發展尚處初期,同別的投資理財項目一樣,發展初期的理財項目總是呈現一種火熱的狀態,但這只會是整個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性現象。
藝術基金投資周期過短將會加大投資風險
西方藝術基金投資周期在國外藝術市場上大多呈現長期投資模式,例如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每年將可支配流動資金總數的5%(約500萬英磅),用于購買藝術品,并在持有25年后進行銷售,獲取收益。另外,荷蘭銀行發起的“中國藝術基金”的投資周期也有5到8年。而相比之下,在中國,2007年6月,由中國民生銀行發起的業內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支藝術基金 “非凡資產管理——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投資周期僅為兩年,并且直到今天,在中國發起的大部分藝術基金的投資周期都較短,只有2到3年。
對此,同鑫匯陳展認為,藝術基金在中國市場中投資周期過短的原因有兩個:首先因為中國的投資者基本上不太能接受10年以上的長投資;第二,中國的市場變動較快,所以它也有理由支撐我們把藝術品基金的投資期限放短。
而作為投資周期定為5年的“中信o龍藏1號”藝術把關方面的總經理甘學軍雖然也承認由于西方較成熟的藝術市場和中國尚處初級階段的藝術市場對比,使得中國的藝術基金按照一種過熱、過短、過小的特殊模式發展。但另外他還是認為,雖然中國藝術基金投資周期有短的理由,但投資周期過短的基金可能會存在較大的風險,原因有二:
一是,從藝術品本身來看,藝術品基金是一個比較邊緣的基金。因為它和別的基金不一樣。藝術品投資是一個實物擁有的投資,它既不能數據估量,也不能虛擬擁有,藝術品的價值需要基金人在一定的周期當中做推介,做展示,做藝術品后續的價值發現,這需要有一定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藝術品不光涉及到用數據去說話,還需要牽扯很多社會及人為的因素在里邊,數據及人為因素的綜合才能構成藝術品價值的發現。然而藝術品投資基金只有標的物藝術品的這些價值得到充分發現和展示之后才能更好地進行,所以從這點上看,藝術品投資基金的投資周期應該較長,過于短的基金,沒有時間去推介這些附加的價值,風險可能較大,不一定有很好的收益。
另一個方面從投資人的角度考慮,藝術品不是一個普遍需求的東西,它的需求一個是高層面的,精神層面的需求,所以它是一種小眾的需求,這樣它成長的周期應該也會長一些。
優良的長短線配置利于短周期藝術基金發展
標的物的選擇作為基金投資中最關鍵的部分使得短周期投資的藝術基金在其選擇上顯得更為重要。通常在基金投資中,投資周期較短的基金被稱作“天使基金”,所選標的物也多在配合長短線結合上更多地選擇市場上較年輕的產品。并且,有效的買入、運作及出手時間安排也能使短周期的藝術基金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不必要的風險。
同鑫匯陳展認為,在投資周期上,雖然我們對比國外是短了一些,但是我們也沒有把它設置成一種純粹短期的投資,我們還是會做長短期結合,同時規避市場現階段絕對熱門及絕對冷門藝術品。
第一,在確定投資品種的時候,要有一個長、短的初步設定;第二,以擬定的回報率為標準。在保證回報率的情況下,再考慮買入和賣出的價格以及未來售價和買入價格的差額需要在幾年時間內實現。這其中,每一件標的物藝術品都需要有不同的考慮。
在這點上,甘學軍也表示,短周期的基金最好在標的物選擇上看準三個方向:市場價格低洼地、處于市場向前發展狀態和能有較高成長空間。
基金互相接盤是迫不得已的退出模式
但是話說回來,即使這些藝術基金配置得再好,運作手段再高明,也難免不了有賣不出去的藝術品,畢竟中國藝術市場的接納度還沒有好到隨時通吃的程度。那么,會不會出現藝術基金互相接盤的現象?會不會存在永遠無法賣出的藝術品?甘學軍樂觀地認為,基金之間互相接盤是正常的事情,這也是基金退市的一個操作模式,只不過,只有第一支基金中有部分標的物的退出才能驗證前面基金運作的效益,第二支基金才能夠接手。
相比之下,陳展雖然也認為這是基金退出的一種模式,但他認為這的確不是退市最好的方式。他認為,只有當一支基金已經要結束封閉期了,但基金里的藝術品還沒到賣出的最好時機,這個時候才會和投資人考慮是否該把剩下的藝術品標的物賣給另一支基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