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9月15日,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宣布破產,與此同時倫敦蘇富比出售了當代藝術家赫斯特超過1.2 億美元的作品,其中三件作品成為該藝術家成交排名前五的作品。
2011 年9月15日,為阻止近幾個月金融市場的滑落問題,由歐央行牽頭,五大央行聯手提供美元流動性以幫助歐洲的銀行業應對年底的流動性匱乏問題(標準普爾500 指數從七月中旬到九月初已經下滑 14%)。然而,在這個時候,紐約佳士得拍賣了侯賽因(HUSAIN)的十幾件作品,成交總額超過400萬美元,其中2件列入了藝術家本人最佳的五大拍賣紀錄。這些情況說明了什么?藝術市場未受全球金融氣候的影響?
當然,如果說藝術市場沒有“關注”到 2008年9月的次貸危機,那是說不過去的。他們也遭受了巨大沖擊。標準普爾 500指數從 2008 年9月到 2009年3 月崩塌45%的同時,藝術品價格也在當時下降了 34%。
應對如此危機,各大央行調低利率,各國政府也斥資數十億美元用以銀行業的重整旗鼓并確保全球金融系統的穩定。另外,拍賣行廢除了擔保價格的陋習和一些不適當的政策。幾個月后,全球金融開始復蘇(標準普爾500 指數在2 年內增長 265%),而藝術品價格也隨之恢復到 了2007年的水平。
時間來到 2011 年夏季,全球金融局勢再次失調,希臘的經濟衰退,美國的債務危機,還有全球銀行的崩塌拉起了全球經濟的紅色警戒。
早在2008 年9月,藝術市場信心指數有50% 的選票仍舊對三個月內的全球經濟局勢的發展持樂觀的態度,有三分之二 的民眾預測當今經濟局勢處于穩定中,大部分藝術市場的投資者仍然期待藝術品價格的延續上漲趨勢。今年,藝術市場信心指數從7月中旬開始下滑,目前已經下降了近50%,投資者對當下和未來的經濟局勢表現出悲觀情緒。
如果投資者開始對未來藝術市場發展不樂觀,藝術品的價位在近幾個月內就很難有任何漲勢。在結束了上半年的交易后,似乎藝術市場的從業人員已經全副武裝并以更加清醒的態勢面對危機。金價的上漲,以及面對金融危機下周期性加速趨勢的判斷,投資黃金已經代替藝術品成為投資風險最小的項目。
說到2008年的金融危機很快波及到了藝術市場,究其原因主要是這兩大市場(金融市場和藝術市場)息息相關并且交錯在一起。在經過2008年那段艱難的時間之后,2011年藝術市場的觀望者會更加理性,在不同情況下做出不同的選擇。當下,藝術市場正試圖用一些新的策略,例如:網上拍賣、虛擬展覽、信息的加速流動、投資鏈的全球化以及市場開放等,來強化藝術市場的投資氛圍從而挽留那些“曾經”的投資者。
金價在近兩年翻了一倍。而自經濟危機開始至2009年3月以來,全球藝術品價格指數只漲了40點。但是隨著一項項全球拍賣紀錄的誕生,亞洲市場特別是遠東市場讓人振奮,這是不是也預示著藝術市場還蘊藏有強大的潛力?
本周,各大央行宣布金融市場相對平穩,各大銀行的股價也在上漲:這樣的情況會持續多久?債務問題依舊存在,增長或者貨幣政策杠桿有所減輕,但還沒能根本解決問題。在一些經濟學家預測某些銀行可能面臨破產的同時,藝術品市場上半年的成績單還是相當漂亮——至少沒有因任何經濟機構崩盤的聲音和社會上關于世界末日的傳聞而動搖。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