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秋拍時間的日益臨近,各大拍賣公司都在做著最后的準備。作為秋拍最受關注的熱身戰,嘉德四季第27期拍賣會于本月14日起亮相,有中國書畫(3100余件)、瓷器家具工藝品(近2500件)、中國油畫(330余件)、古籍善本(近740件)四大門類拍品登場。據悉,本次拍賣會于9月14日至16日預展,17日至20日拍賣,地點均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這場規模空前的秋拍熱身戰將會帶給市場什么樣的信號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其中,市場最受關注的中國書畫部分仍為嘉德本季拍賣重點板塊,共呈現3100余件作品及20個專場,作品及專場數均為最多的一次,在拍賣的第一天,就有獅城藏畫、遺珠拾珀、匯藝香江、知寒居、瀟閑書屋、浪數庋藏、名家墨緣、南韻北峻等9個主題專場齊齊亮相。單品部分,齊白石《紫藤》、《南瓜圖》、《清白傳家》,李可染《大肚笑和尚圖》、《山林清夏圖》,何家英工筆人物作品《淑女像》均頗為難得。古代書畫部分“一粟山房”藏畫專題值得關注。
中國書畫:九大主題專場齊齊亮相
嘉德四季主題專場的設置一直是拍場亮點,得到了業內普遍的關注與認同。此次在主題專場的設立上較以往更具有特色。在拍賣的第一天,就有獅城藏畫、遺珠拾珀、匯藝香江、知寒居、瀟閑書屋、浪數庋藏、名家墨緣、南韻北峻等9個主題專場齊齊亮相,可謂各具千秋,秉承以往嚴謹的甄選風格,所選作品創作精良、面貌整齊、類型豐富,頗值藏家擁躉。
繼今年3月嘉德四季獅城藏畫專場取得驕人成績之后,本次繼續推出由新加坡著名的大實業家、鑒藏家“袖海樓”主人提供的獅城藏畫專場,張大千、齊白石、李可染、吳湖帆、啟功、吳冠中等熱門畫家均有作品呈現。“袖海樓”也是目前新加坡規模最大的私人收藏之一。其中,李可染《浴牛圖》、吳冠中《早春》值得關注。
“遺珠拾珀”專場則精選十數位藏家的150件藏品,藏品多有藏家上款或直接由畫家家屬所提供。齊白石《紫藤》上款人霍泛早年參加革命,建國后曾任山西省委常委、山西省副省長等要職。其一生喜愛讀書,精于寫作、書法和演講,熱愛文學藝術,有很高的書法繪畫欣賞和鑒別力。李可染《大肚笑和尚圖》上款人鄒俊華先生為榮寶齋老職工,其藏品記錄了藏家與藝術家的友誼,每進入市場都會受到藏家熱烈追捧。
“匯藝香江”專場由香港藏家作品組成,共有吳昌碩、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李可染、陸儼少等作品近30件,珍藏至今一并割愛。“名家墨緣”專場經歷了一年多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得到了同行和玩家廣泛的認可和好評,已經成為嘉德四季的一面旗幟,本次推出的規模更是空前,共有齊白石、吳昌碩、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等最為炙熱的畫家作品27件,是該專場拍品件數最多的一次。
當代書畫專場“當代風華”共有作品260件,以畫家畫派為基本脈絡,涵括了北派、金陵畫派、浙派、長安畫派、嶺南畫派、海派以及川派共百余位畫家作品。
古代書畫部分共推出“一粟山房”藏畫、“銘心小雅——古代書法”、日本人藏中國古代書畫等五個場次。一粟山房主人在嘉德四季曾經兩度割愛,都取得了百分之百的滿意成交率,其藏品的受歡迎程度自不言而喻。本次一粟山房藏品梳理更為細致,分“一粟山房藏中國古代書畫小幅精品”和“一粟山房藏古代書畫”兩個部分。以明清畫家為主流,項圣謨、文征明、李流芳、萬上遴、蔣廷錫、馬元馭等均有作品入選。李流芳《仿巨然山水》、項圣謨《松柏桐春圖》、鄭燮《蘭香圖》、沈銓《鐘馗赴宴圖》、藍瑛《柳溪茅亭》、諸葛監《梅花珍禽》等作品裝池考究、品相精美,并有多件傳承有序之作,相信會再次成為爭搶的熱點。
日本藏中國古代書畫歷來都是四季拍賣競價最為火爆的場次,本次所選包括高其佩《鐘馗像》、佚名《十六羅漢》、鄭板橋《竹石圖》、沈銓《封侯蔭柏圖》、曹知白《法李昭道山水》等著名日本藏家所藏200余件古代書畫都極為精彩。其他如朱耷《福祿長春》、仇英(款)《漢宮春曉圖》、梁楷(款)《挑耳圖》、張穆《人馬圖》、楊月澗《云龍圖》、石濤《千山紅到樹》等也為古畫專場的重器。
瓷器工藝品:數量質量皆超越以往
此次嘉德四季瓷器工藝品部分,除了延續以往備受好評的“掌玩心悅”專場之外,還分別設立了“自樂琳瑯——私家藏明清瓷器”和“瀚堂擷珍——私家藏明清瓷器”兩個私家藏家專場以及傳統瓷器和玉器工藝品專場。數量之多,精品之多,皆超越以往。
由瓷雜雋品組合而成的“掌玩心悅”專場,此次瓷器部分的數量有所增加,而雜項類別的拍品質量則更上一層樓。其中“明末清初 象牙二龍戲珠如意”頗為稀有。流傳于今的明清象牙制品,種類繁多,但如意卻是稀有品種。查閱兩岸故宮出版資料,均未有象牙如意,可見其之罕有性。在玉器方面,最引人矚目的是“清乾隆白玉山水人物紋香筒一對”,香筒是古代凈化空氣的一種室內用具,是古代富貴人家必不可少的生活實用品。香筒采用鏤雕工藝,琢就山水人物圖。層巒疊嶂,古松蜿蜒,山石深處,有小亭掩映,曲廊幽徑,婉轉而出,若隱若現。
“自樂琳瑯”專場中,引人入勝的要數“清雍正斗彩花卉紋盤一對”。雍窯斗彩素以彩料清雅、繪工精巧而冠絕一時,此時御窯廠之斗彩瓷作,不但以仿明成化斗彩為能事,而且積極借鑒西方“巴洛克”、“洛可可”藝術風格的繪畫手法和紋樣,本盤即為一例。此外,“清道光洋彩纏枝花卉紋碗一對”、“清嘉慶仿汝釉八方瓶”均頗為稀有。
古籍善本:《武漢戰紀》手稿首現拍場
此次古籍善本部分將有700余件拍品供藏家挑選,其中,最為矚目的無疑為辛亥革命重要史料——首次現世的《武漢戰紀》手稿。該手稿為北洋軍政要員熊炳琦手撰,長29厘米,寬20厘米,封面墨書“武漢戰紀”四字,全書共16章、162頁,約2.3萬字。此戰紀詳細記錄了清朝新式軍隊——北洋六鎮開赴武漢鎮壓辛亥革命的歷史,是目前所見唯一一本完整記述了清朝新軍參與鎮壓武漢起義全過程的內部軍事情況手稿,且以“日記式”記錄了清軍鎮壓武漢辛亥革命的全過程,對事件發生時間、狀況記述精確詳盡。據悉,此手稿目前估價為180萬至220萬元人民幣。此外,書札類拍品眾星云集,碑帖、版畫部分均不乏亮點。
油畫板塊:力推藝術學院優秀作品專場
油畫部分,繼去年推出大學生專場受到好評后,此次將再次推出“大學時代——2011中國藝術院校優秀作品專場(一)”,從萬余件作品中精選出的333件優秀作品,除了以傳統的油畫、書畫、雕塑為主題的三大藝術形式外,還包含了水彩、版畫、素描、攝影、綜合藝術等;同時,今年的征集范圍擴大至國內所有重點藝術院校,并進一步納入了院校優秀青年教師的作品,深具中國藝術學院特色。與去年的作品相比,大多數藝術家在保持個人繪畫特征同時,在作品風格延續性與創新性的問題上也處理得十分得當。典型作品包括章犇《觀泉不語》、胡文丹《紅線》、楊威《孕》等,而時樂《關于維米爾的構想》、錢奇石《觸碰1》、何嘉雯《倩》等一些新鮮面孔新作品的加入,更是完整了此次專場的風貌;而寇疆暉《萬物生》、李小濤《雞首》等優秀院校教師作品的加入,則為專場呈現了更為成熟的學院氣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