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在北京匡時近現代書畫專場拍賣如火如荼進行的同時,2011夏季藝術品拍賣會瓷器雜項部分重點推出的“擎來錦繡”——古代器物配件、“文瀾風華”——古美術文獻、瓷玉工藝品三個專場的拍品也在北京亞洲大酒店舉行預展。

瓷器雜項預展現場
近200件(組)古美術文獻,絕大多數來自于日本幾位知名收藏家和中國美術研究學者,規模之大、品質之精,是國內外近年所罕見的,同時也是國內首次推出古美術文獻專場拍賣。北京匡時瓷雜部主管孔超說:我們是希望通過這個專題在收藏觀念的引導上進行嘗試,通過與藏家分享這些經歷了美術史檢驗的古美術作品,引導新時期的收藏觀。在以后的中型拍賣中,匡時還會繼續堅持古美術文獻這個專題,并將它發展成北京匡時的一個特色品牌。

瓷雜預展現場
據悉,這些預展拍品絕大多數是日本出版的相關美術文獻,并在整體布局區分出日本博物館藏品圖錄、在日精品展覽圖錄、日本收藏家藏品圖錄、知名古玩商早期圖錄、日本古美術俱樂部早期資料等專題,琳瑯滿目,蔚為大觀,內容涵蓋了書畫、瓷器、琉璃、緙絲、西藏文物等眾多領域,適應性非常廣泛。

精裝《云岡石窟》一套32卷全
其中一部《云岡石窟》最令人眼前一亮,是研究云岡石窟最重要的學術書籍。日本人從1938年起,花了七年時間,對云岡石窟勘察,拍照,并在戰后的困難時期,進行了如此大規模的學術書籍刊行,在其他方面是沒有先例的。此書1951年獲得日本朝日文化獎;1952年年獲得日本“學士院恩賜獎”——恩貝拉茲獎,時首相吉田茂祝辭,天皇接見作者。此書限量發行200套,預展的這套保存完好,而且三十二卷全,珍貴程度,可想而知。另有原函精裝《宋磁》、精裝《宋畫精華》、 六本山中商會古董圖錄等也是古籍文獻藏家關注的焦點
古代器物配件專場集中展示了各類硬木器座、器架等百余件,材質涵蓋了紫檀、黃花梨、酸枝等,選料上乘、雕工精美,全部來自同一藏家。據藏家介紹,其收藏亦為早年整批購入,其中個別藏品與臺北故宮藏品相合,應為宮廷佳作。瓷玉工藝品部分,堅持以材質為宗,強調當下市場的熱門品種,象牙、犀角、珊瑚等占據較大比重,其中象牙作品的數量可觀,相當部分為海外回流佳作,值得期待。
瓷器雜項的預展將持續到16日, 17日舉行拍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