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拍賣師的精彩表演一定要有定力,須觀察仔細,不能頭腦一發熱就跟著他的小榔頭走。
近幾年來,幾乎每年春拍一收槌,書畫折扇的行情都要往上跳一跳。今年在國內樓市調控和國際歐債危機的宏觀背景下,國內游資繼續瘋狂撲向藝術品市場,這一小品種的行情更是令人耳目一新。“看得上眼的折扇都要五六萬一柄,好幾把大名頭的、而且開門見山的扇子都拍出上百萬的高價了。”阿海說。
意在東山再起的上海朵云軒拍賣公司在今年春拍前精挑細選了96件成扇,比如程十發的《吉祥圖》成扇輕松拍到23萬元,吳湖帆、吳徵的《翠玉生姿》行書成扇拍到57.5萬元,陸儼少的《缽水齋圖》成扇,背面為單孝天楷書《洛神賦》,以161萬元摘得本場頭魁,另有于非闇的《蛺蝶圖》,以李淦臣繪八仙圖作扇骨,最終以103.5萬元為買家斬獲。
阿海,上海文化圈內響當當的人物,大名黃沂海,作家兼收藏家,銀行高級管理人員,上海市銀行博物館館長,還是《行家》雜志的副主編和《銀行博物》的主編。替國家數鈔票之余,喜歡燈下讀閑書、寫文章,近年來還出版了《笑看金融》、《笑問財緣》、《笑點贏家》等三部大作。近三四年里,他執著于凝結著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書畫折扇的追訪,收集了500把書畫折扇(包括扇面),其中有名聲顯赫的書畫大家,也有初出茅廬的丹青后生,還先后推出《扇有善報》和《扇解人意》兩本收藏隨筆專著,通過自己的收藏經歷,在嬉笑諷怨之間,把讓人艷羨的傳奇故事娓娓道來。這兩本書問世后相當好銷,是內行從中看出了門道,因為書里有大量的畫家史料、藝壇掌故和鑒賞心得;外行從中看到了熱鬧,因為每一把扇子的背后,都蘊涵了一段趣味橫生的性情故事和人生哲理。
最近他在一干熱心朋友催促下準備舉辦個人折扇收藏展,倘若此展一開,又等于為收藏市場“煽風點火”了。
收藏,緣于童年的夢想
中國扇文化歷史相當悠久,最早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隨手選取植物葉子或禽羽,進行簡單加工,用以障日引風,故扇子有“障日”之稱,這便是扇子的最初起源。西漢時期,出現了對稱的“合歡扇”,又稱紈扇,左右對稱似圓月,通常都是用白色的薄絲絹糊成,是古代年輕女子一種不可少的裝飾品。手執一扇可以增添主人嫻雅文靜的儀態,有時又能體現少女活潑天真的個性。我們可以從古代繪畫中發現,歷代的君王儀仗隊里高高舉起的兩把長柄的扇子,一方面體現了君王的威儀,另一方面也證明扇子已超越了實用而登上大雅之堂。
宋元時期,折扇開始出現,一般人認為是從日本或高麗引入的,南宋時生產已經有相當的規模。但扇面有畫的傳世實物連同圖像反映,圖錄記載,兩宋總共不到十把,蓋因為當時使用折扇的還是以小市民為主。
明清以后情況發生了變化,折扇開始在宮廷和民間流行,文人墨客更是熱衷此物,在扇面上繪畫寫字,以逞其能,以托情志,被稱之為“懷袖雅物”。據沈從文《野人獻曝》一書稱,明代的川蜀及蘇州是折扇的主要產地。而且扇骨的取材、雕刻和扇頭的造型也十分考究。扇骨材料以竹為主,還有紫檀、烏木、象牙等。扇頭造型多樣,有方頭、圓頭、尖頭、魚尾、云頭等。扇面用料也十分講究,除了素紙、絹、綾,還有金箋、高麗發箋扇面等。折扇中的名家字畫、扇骨雕刻工藝以及制扇材料、裝飾手段、造型方式等,無不具有豐富的藝術內涵,體現出較高的藝術品位,歷來受鑒賞家和收藏者的青睞。
事實上,阿海收藏書畫折扇只能算剛剛上路,但興趣卻早就萌芽于心了。小時候家里沒有空調,電風扇也是稀罕物,露天納涼只能靠手中的蒲扇。讀閑書,讀到四大古典名著里有關于扇子的描寫特別生心,比如《西游記》里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紅樓夢》里有晴雯撕扇,《水滸傳》里蔣門神用蒲扇驅暑趕蠅,《三國演義》里有諸葛亮羽扇綸巾的翩翩風度……當然,扇子還引出人生悲喜劇,悲劇如孔尚任纏綿悱惻的《桃花扇》。由此,他對扇子產生了莫名的好感。
長大后,特別是參與創建銀行博物館的經歷,使黃沂海對舊物,特別是凝結著文化人審美理想與筆墨情趣的書畫扇情有獨鐘。“繁華如三千東流水,我只取一瓢愛”,愛扇藏扇,為扇癡狂,就成了阿海的風雅追求。
阿海收藏折扇,非常注重小小折扇內所蘊含、所散發的歷史文化信息,以及與上海這座城市的關系,也更在乎扇子是否有說頭,這個“說頭”,就是每把扇子的收藏故事。阿海說:“折扇在民間,主要身份是藝術化的日常用品,即使在書畫家手里也不當一回事,常畫常用,用壞了再畫,甚至將它當作同好贈與,酬唱對答的載體。就因為經常使用,損耗很大,故而流傳至今相當不易。我收藏這個品種,主要是看重它的歷史文化價值,并不在乎我的藏扇價值今后能否扶搖直上,即使沒有任何回報,這其中的故事也是一筆可觀的財富。我相信‘扇解人意’、‘扇有善報’,跟著中國藝術市場的驚濤駭浪玩一把沖浪游戲,充分享受將知識轉化為收藏成果的愉悅!”
結緣,陪同老畫家寫生
收藏書畫扇,自然會與書畫家打交道,那么在尋訪名家書畫扇的過程中,阿海也與書畫家們結下藝緣。而真正讓他醉心于扇畫而一發不可收的,當數賀友直的《小二黑結婚》。
這是阿海收藏的第一幅扇面。上海舉辦扇文化博覽會,前三屆他都因為公務繁雜而錯過了,轉眼2008年已是花開四度,他和友人慕名前往觀賞。最醒目的便是賀友直的扇畫《小二黑結婚》,但見畫面人物眾多,各有所貌,造型精準,妙趣橫生。阿海對賀友直的作品是很佩服的,決心斥資購藏。但是賀老名頭大,畫作價錢也大,小小一把扇子,差不多可買四五臺空調。阿海畢竟是靠工資玩收藏,在溽暑熏蒸的天氣,居然三進三出會場。如此這般折騰,大概是感動了主辦方,一陣勾手談判,終于享受到折扣。這次覓寶,令阿海在“賞心之樂”的同時也嘗到了“切膚之痛”!
阿海為何對賀友直先生的作品如此鐘情呢?原來他小時候看連環畫時,就知道賀友直是一個杰出的連環畫家,他的《山鄉巨變》、《李雙雙》、《十五貫》、《小二黑結婚》等,構圖機巧,布局得當,筆法細膩,人物傳神,即使不讀文字腳本,也能從畫里看出連貫的情節,小小阿海是佩服之極,并由此萌發了學畫的念頭。長大后他雖然沒有當成職業畫家,但業余時間揮灑豪情也是一樂,而且畫得相當不錯,格調不俗。
后來,他與賀友直先生也結下了不淺的情緣。那是在1999年,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想出一本宣傳連環畫《小浦東購房記》,為把錯綜復雜的業務流程演繹成生動活潑的故事,阿海一氣呵成寫出了腳本,并登門拜訪,懇請賀友直畫插圖。
賀友直雖為海上名家,創作態度卻十分認真,應承下來后,他就拿著傻瓜照相機到銀行拍攝場景資料,親身體驗辦理住房按揭的業務流程,悉心捕捉每個細節,以求畫出原汁原味。因為故事里有個主人公是郵遞員,賀老師還特意向出版社開了介紹信,去居家附近的郵電局寫生,連郵遞員騎的重磅自行車也照實描摹下來,作為畫稿的素材。阿海全程陪同賀友直先生寫生,老畫家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令他深為感動。所以,阿海志在必得地購藏賀老的作品,也是出于敬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