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全球金融市場的債務危機肆意蔓延并造成巨大恐慌,且2011年上半年的經濟漲勢十分緩慢,但2011年的上半年卻成為藝術市場有史以來最振奮人心的時光。 藝術品拍賣成交額接近63億美元,已經超越了2007和2008年的頂峰時期。僅2011年上半年所創下的拍賣成交額就已經超過了2009年一整年的總額。與2010年上半年相比較,2011年上半年藝術市場拍賣成交總額多增長了34%,如此令人意外的漲勢歸功于中國市場的異軍突起。
2010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藝術品拍賣的第一大市場,至2011年上半年,此項殊榮得以鞏固。憑借22億美元的拍賣成交總額,中國名列英國和美國之前,排名第一。(英國和美國的拍賣交易總額分別為16億美元和14億美元)。在2008年的時候,佳士得和蘇富比占市場總份額的72%,但是到今年上半年,這對拍賣巨頭失去部分市場份額,僅占到市場的53%。雖然這兩家拍賣行仍然占據著非常大的比重,但是他們所獲得的收益在中國市場已經不足以保全他們龍頭老大的地位:全球十大拍賣行中的七家拍賣行史無前例地將重心放在中國市場,也顛覆了近四十年來的競爭順序。
擺脫2009年拍賣行危機的戰略依舊在執行。取消保底金額,需求和供應的調解都創造了上半年歷史性的最低流拍率。憑借34%的流拍率,扭轉了2006年35%的流拍率并有向好的趨勢。藝術市場的調整也同樣注意到了拍品叫價和合理價格之間的平衡點。2008年上半年,僅有66%的拍品估價在5000美元以下,但在2011年上半年,這個數據達到了72%。
拍品的最高估價也同樣左右了叫價趨勢,3年前,僅有73%估價百萬美元以上的拍品找到了新主人,而在2011年上半年,超過84%估價在一百萬或以上的藝術品被拍走。總體而言,從一月到六月,不下944件作品超過了百萬美元門檻,這比2008年上半年多出了200件,因此,今年上半年成為藝術市場有史以來漲勢最迅速的六個月。
2008年,金融風暴尚未顯威的時候,藝術品市場曾有迅速提高的趨勢,但隨著幾個月后金融市場的土崩瓦解,藝術市場開始急轉直下,價格在16個月內暴跌31%。接下來,整個市場急需中國和全球拍賣行刺激戰略的迸發,以此重新將買家請回藝術品市場中來。撇開炒作不說,藝術品價格自2009年以來增長了36%,僅2011年上半年就貢獻了15%。從市場的種類上看,2008年,藝術品市場成交額主要來自戰后和當代藝術家作品,2009年以來,買家將他們的購買重心轉移到現代藝術和十九世紀藝術家作品上。到了2011年,100大最佳拍賣記錄中,僅有8件是當代藝術作品。而在2008年,100大最佳拍賣榜單中卻有15件當代藝術作品,作品出自杰夫·昆斯、達明安·赫斯特、村上隆和其他當代藝術巨星之手。 這說明購買趣味仍在不斷調整和轉換。
另一個體現中國在藝術拍賣市場獨占鰲頭的參數便是,2011年上半年最有價值的百大藝術家排行榜上,兩位中國藝術大師獨領風騷。張大千和齊白石分別以3.6億美元和2.74億美元位居排行榜首位和次席,并且歷史性的超越了抽象派藝術大師巴勃羅·畢加索。畢加索在近十年中,只有一年未能登上排行榜榜首。今年上半年,排名前15的藝術家中有8名來自中國。張大千更是幾乎以半年的拍賣成交總額持平了巴勃羅·畢加索在2010年一年的成交額。
盡管今年藝術品市場的走勢和2008年的市場走勢越來越相似,但藝術品市場的結構調整足以抵抗金融指數下跌帶來的藝術品價格暴跌。在7月份,倫敦成功的舉行古典大師藝術作品拍賣為今年下半年的走勢帶來非常好的兆頭。在經歷全球證券交易所股指下跌和歐洲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后,九月份將定下下半年走勢的整體基調,那就是:強化美感,豐富知識和感悟富有。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