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抽象藝術有一個問題焦點,即抽象主義是現代藝術的終極追求,延伸到當代藝術以后,其價值和意義何在?討論始終要面對這種質疑,這是繞不開的。
當代藝術中有不少抽象繪畫出現,一直延續下來,并沒有因為藝術從現代到當代的某種轉變就停止了。要為當代抽象繪畫提供理由,一個是“未完成的現代性”,既然現代性沒有完成,尤其是在中國,那么現代主義所強調的抽象藝術就有存在的必要性。但僅此一點是不夠的,還不足以使抽象繪畫在當代藝術中成為其重要的方面。談論當代抽象繪畫,應該注意兩點:一是象征性,二是透視作用。這是抽象繪畫與歷史語境發生聯系的通道。抽象藝術從抽象到具體之間的意義連接就是象征性,蘇謝偉的繪畫其實是想在這個方面做文章,比如關于崇高在今日文化語境中的矛盾與沖突。
另一點是透視作用。通過抽象繪畫、抽象藝術透視出視覺心理的歷史變化。眼見的東西是不斷變化的,視覺心理必然發生變化。舉一個例子,視屏觀看在我們生活中越來越普及,而視屏觀看和自然觀看是不一樣的。視屏色彩的光線從內向外,和自然色彩的光線由表及里差別很大。在當代抽象繪畫中,可以看到很多有透明感的色彩出現,揭示出當代人視覺心理的潛在變化。此一變化可以在抽象藝術中得到最充分、最集中和最鮮明的呈現,而這種呈現和人的精神反應、精神動向可以發生深刻的聯系性,從而走出抽象繪畫的形式主義本體論。
再具體說說蘇謝偉的作品,分三個層面來談:第一個層面,他用黑白、輕重關系來控制畫面結構,形成色彩基調和構成基礎,這和他要想表達的崇高有關。這里應對崇高有所理解。崇高是什么?從美學概念講,是人面對超越自身的巨大外物和外力時,求取心理平衡的精神升華。人被外在事物、外在力量所壓迫,必須在精神上提升自己,用強大的精神力量去和外在力量求取平衡,甚至戰而勝之。這就像孔子所說的“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崇高的審美活動,一開始就包含著主客體的矛盾,充滿對立和抗爭。從這個層面看,蘇謝偉的畫作太過協調,比如縱向的線性一致排列,缺少沖突性。第二個層面,畫家用了短筆觸色點的穿插,針對塑造性構成,力圖表現出自己的特點,出現了表現性因素。這里應該注意的是,在象征性與表現性之間要有所側重,其象征性的對立因素顯然比表現的一致性這樣的繪畫樂趣更重要。
這兩個方面都有做得不錯的作品。但最后還有一個層面做得不太好,就是吸油和不吸油造成的反光效果,這種關系應成為表達語言的組成部分。現有處理在畫面上比較隨意、零亂,應該要非常講究。這一點恰恰跟表達崇高的悲劇或悲劇的崇高很有關系,要有意識的運用西方油畫在這方面的成果,在繪畫材料中抓住光的感覺,這是值得好好研究和探索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