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發展一日千里之時,中國近現代書畫的行情日益高漲,但是作為中國藝術重要一環的海派書畫作品的市場發展卻步履蹣跚。
海派書畫的大藏家萬峻池在1979年,曾經在海派書畫家程十發手中買下了《傣族婚禮圖》,當時程十發畫作的市場價格為15元1平方尺,這幅畫花了萬峻池30元錢。萬峻池說:“30年間,我見證了海派書畫作品的萬倍增長,有的單幅作品甚至達到60萬倍的增長。”毫無疑問,海派書畫的價值正在重新被評估,但是為何海派書畫的市場價格一直都處于低位呢?
有業內人士認為,海派書畫價值被低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海派書畫長久以來都“養在深閨”,人們對海派書畫的了解有限。有不少好的作品都在收藏家的手中,有一部分藏家看重的是畫作的藝術價值,并非市場價值,另外也有一部分藏家覺得目前市場價格太低而不愿意拋出畫作。
此外,關于海派書畫的著作較少,專題研究出版不夠豐富。由于市場上贗品不斷,一些有意購藏海派書畫作品的藏家和機構,苦于缺少鑒定書畫所需要的參考資料,對畫作真偽把握不夠而難以下手。但是一旦有流傳明晰的畫作,藏家也是會全力爭取。比如市場上出現的錢鏡塘舊藏海派書畫作品,都以較高價格成交。
所以,如果想要讓海派書畫在市場上取得相應的地位,還需要相關的機構、藏家不斷地努力,讓更多的人了解海派書畫的特點、歷史及現狀。
南方拍賣行業的兩大巨頭上海朵云軒和西泠印社已經連續推出了多屆海派書畫拍賣專場,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雖然,海派書畫市場的發展并不迅速,但是一直以來,海派書畫的市場價格,穩中有升,海派名家的作品熱度逐年升溫。也許,相對于暴漲暴跌的藝術品市場來講,有條不紊更適合海派書畫市場的發展之路。
任伯年《華祝三多圖》的破億,讓一直以來發展腳步不太快的海派書畫受到了巨大的關注。海派書畫市場是該選擇腳踏實地、循序漸進還是選擇趁勢而起、突飛猛進?或許,海派書畫能選擇的只有“身不由己”。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