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觀吳山石先生的畫,首先被作品清純,高雅的格調所吸引,仔細品味,如飲甘泉,清涼爽人;如飲美酒,使人心醉。因其筆恭意縱,純清境美,吳山石先生的山水能把讀者引領到畫中,觀后使人如獨臨深山,獨飲清泉,給人一種心靈上的慰藉。畫面上有大山而無大水,有些畫面上的小溪清泉都在不經意的寥寥數筆中一帶而過。畫家著意于表現一種人跡罕至的靜中之美,表現天地、宇宙和諧而統一的靜美境界。這種美感只能意會,難以言傳,須在認真的觀賞中細細品味。
我國古代畫論中把作品格調分為“逸、神、妙、能”四格,也把平庸的作品歸納為“甜、熟、俗、膩”四病,為許多畫家終生的不治之癥。聽來似乎玄而又玄,神乎其神,仔細想來也不無道理。作品格調確有高雅和平庸之別。“靜美”被列為高格,潘天壽認為“靜美高于動美”,靜美更適合于表達一種高層次的審美境界。他說“靜美的境界,只有具備相當文化修養的人才可能領會”,須“靜觀”,“妙悟”方能體察。

吳山石先生的畫著意表達一種靜美境界,這一點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他的作品格調清純、高雅,給人以一種高層次的藝術享受。
吳山石先生中國山水畫的特點之一就是對筆墨美的表現在前人的基礎上的創新,使兩者完美結合形成自己的“吳氏山水畫”風格。表達一種意境,必須有一套與之相應的表現手法——即筆墨技巧。吳山石先生的作品用筆靈動,看似松散,漫不經心,信筆點來,實則井然有序,處處醒透,也恰恰出自畫家獨具的匠心。

筆墨是中國畫獨特的造型語言,也是中國畫的根,筆情墨趣是筆墨的意境和神韻,它是中國畫的神采。筆墨之根深藏數千年華夏大地之中,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滋養著它,并使之不斷豐富、發展。石濤說:“太古無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畫”。石濤的“一畫論”說明了中國畫筆墨是在老莊“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之中建立起來的,筆墨諸法的造就,是歷代先賢和當代大師們窮天地之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不斷用自然萬物之精華中和、同化,驅散胸中的“太樸”,去其混沌與蒙昧,尋找筆墨與自然萬物之間的契合點,醞釀與天地同一的筆墨之法。基于此,吳山石先生搜盡奇峰,潛心探索筆墨的奧妙與精微,追尋筆情墨趣與可臥可游之靈境,漸悟得筆墨之道。

吳山石先生山水畫的另一特點是對畫面意境美的追求。中國山水畫的“意境美”是個老話題,也是中國人審美思想中難以割舍的情結。它是基于東方人的哲學思維架構之中的審美情趣。意境,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早已有之,但把它作為藝術美的審美標準之一,還是在唐代才得以形成(一般認為六朝人詩歌中所表現的意境是不自覺的),是以王維、孟浩然等描繪自然風韻的詩歌創作為標志。從“詩境”到“畫境”的創作,它們是互相交流,互相滲透,這對唐以后中國人的審美觀念及藝術風格的形成產生了重大影響。大詩人,也是大畫家的王維,他躬親于山水畫的實踐之中,并把禪宗的思想導入中國畫的創作之中,即“禪境”的思維方式,并取得山水畫創作的重大突破。

縱觀吳山石先生的山水畫作品,我們可以用顧愷之的話作一總結:“千巖竟秀,萬壑爭流,草木朦朧其上,若云興霞蔚”。美學大家宗白華先生認為顧言是對五代北宋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等山水畫境界的絕妙寫照。并認為對山水畫意境的描繪,在晉人已開始自覺而真正地發現了“自然美”。筆者認為吳山石的山水畫,其內在藝術精神是對“平常”的身邊生活通過藝術的提升,怎樣在畫面中產生美感,給人以澄澈突靈的美的享受。
在吳山石先生看來,筆精墨妙,是來自中國歷代優秀畫家之精神,是對自然物象的熟悉而激發的情感之再現,或工或寫,隨心所欲。這在當今許多“新潮”畫家看來是不可理喻的。面對筆墨之爭,吳山石沒有被焦慮的畫壇擾亂方寸,他認為筆精墨妙是中國畫在長期的發展演進中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是向著審美完美發展的特殊表現形式之一。是筆墨由原始的單純性,逐步轉化為由外在形式,變為內在有內涵意義的、審美主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畫藝術發展中逐步發展為具有純粹審美意義的,由具象到意象的轉變。
也正是在筆精墨妙精神中體現出了吳山石山水畫的“意境之美”。吳山石在山水畫創作中所表現的是情與景的相互融溶,他傾注的“情”是感悟生活后的最深的至情,這情是通過最幽深的景發掘的,這情是由具象的景凸現的,它為人們審美情趣增加了豐富的內涵。
吳山石先生通過“意境美”的創造,把當代人的精神風貌充分地展示在山水藝術之中。石濤說:“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藝術家以自己的生命感悟代山川立言。吳山石是通過情與景的交融在為時代“立言”,在向人們展現藝術美的時代性和通過畫面的架構反映出的——意境美。在藝術實踐中,吳山石真正做到了“游心之所在”。這就是他獨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所深藏的“靈境”。讀他的畫總會被他精深的筆墨所描繪的“物象”所激動,在審美經驗中產生美的意境。難怪有人說:“藝術的境界,可以使心靈和宇宙凈化”。藝術的境界在于深,畫家的人品在于高。

吳山石先生先后求學深造于天津美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得到諸多名師指點,畫技也日臻成熟,縷縷在各種大展中獲獎,作品逐步得到社會、市場認可。在榮譽和誘惑面前,他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不為名利所動。吳山石先生其人,如他的名字一樣,如山般厚重,如石般穩健。他對人對事總是謙讓,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為人含蓄,從不鋒芒畢露,盡心盡力,矻矻終日于藝事。他始終在內心深處保持著自我平衡,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因此,在他的藝術風格上表現了一種清純、平淡、天真、不迷的本性。從他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藝術的高深修養和獨到見地。而這些都是以他的高尚人格為基奠的。他的作品不僅在學術上具有文人畫的修養、功力和書卷氣,而且不失現代感。嫻熟的筆墨技巧,使他的作品瀟灑自如。“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寓高雅于平淡之中,無論做人做事都不易做到。

我在讀畫時,被作品的清純、高雅的格調深深打動,同時也感覺有些作品的沖擊力還不夠,在追求靜美境界的同時,還要讓人感到強烈震憾。作為尚欠之點提出,也勉為其難。
吳山石先生正值盛年,相信他在未來的日子里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
(吳山石簡介:(吳濤),1963年生于山東夏津,先后就讀于天津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子書畫院院士、文化部國韻文華書畫院畫家、文化部中國畫創作中心畫家、中國畫院一級畫師、北京大品畫院副院長,山東畫院高級畫師,德州市美協副主席。作品先后發表于《中國書畫報》、《美術報》、《羲之書畫報》、《中國書畫家報》、《香港文匯報》、《國畫家》、《畫苑》、《中國畫名家小品》、《當代中國畫家作品集——吳山石》《吳山石畫集》等報刊及60余部畫集,并多次舉辦個展聯展,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及海內外多家美術館、博物館、等單位收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