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布萊克 作品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握無限,永恒一瞬間……”英國18世紀著名詩人、畫家、雕塑家威廉·布萊克最為人熟悉的這首詩作《天真的預言》,想必你也聽過。這位與莎士比亞同時代的偉大詩人,為后世留下了無數美麗而深刻的詩篇。但你是否知道,他也是一位極其出色的大畫家呢?事實上,布萊克堪稱英國畫壇最具有創造力的天才人物之一。日前,繼著名的泰特美術館之后,英國國家肖像館也高價收藏了他10幅肖像畫作,這一舉動被西方各大藝術媒體廣泛報道,并紛紛預言:“威廉·布萊克熱潮”將漸漸升溫。
平凡家庭的不凡天才
1757年,威廉·布萊克出生在英國倫敦一個襪子商人的家庭,他是一個平凡家庭里的很不平凡的人,很早就顯露出繪畫天賦。10歲時,布萊克便被送進斯特蘭德的一所繪畫學校學習。五年以后,他當了雕刻匠人巴塞爾的徒弟,跟他學了七年。他還被派往威斯敏斯特教堂制作墓碑雕刻。雖然出生微賤,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但這并不能遏止他聰明才智的發展。他博覽群書,甚至潛心于洛克和博克的哲學著作,早早便對這個世界有了深刻的認識。
才12歲時,威廉·布萊克就已經寫出頗有名氣的詩歌。16歲時,他的友人替他以《短歌集》為書名,出版了他少年時期的詩歌作品。1779年,22歲的布萊克學徒期滿出師,成了一個自由的手藝人,靠當一個雕刻匠掙錢糊口。然而,他卻選擇了繼續去皇家美術學院學習,實現自己的畫家之夢。
25歲那年,他與花匠的女兒凱瑟琳·布歇結了婚,教妻子讀寫,好讓她幫助自己的工作。這對年輕的夫妻以現在十分流行的“DIY”方式,攜手出版了一本名為《天真之歌》的詩畫集———從頭到尾全是親自動手:布萊克在銅版上刻上自己的詩和畫,凱瑟琳則負責壓印、上色和裝訂。
不過,夫妻二人的努力并沒有為他們在當時換來賞識和金錢,雖然一本書僅僅只賣幾先令,卻依然賣得極為緩慢(今天,這本書的復制品都可以隨便賣到上千美元)。布萊克大部分的繪畫作品都是蝕刻版畫,他自己也創作了一種獨特的方式———把寫的詩和畫的插圖刻在銅板上,然后用這種銅板印成書頁,再進行上色。
盡管生活拮據,布萊克依然堅持做自己作品的出版人,而不是被別人簽約。在藝術創作方面,這位極有個性的詩人也始終堅持用水彩和蛋彩,而不是長期以來在藝術中占權威地位的媒介———油畫。當時皇家美術學院的掌門人、著名肖像畫派大師雷諾茲并不賞識布萊克,他認為布萊克在畫中注入了太多的“主觀感情和幻想的成分”。在這所著名的藝術學府,年輕的威廉·布萊克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完美而單純的思想
盡管默默無聞,但布萊克的悟性、才華依然在當時的藝術圈光輝四射。在同時代人夏洛特·布利女士的日記中記載了她第一次見到布萊克的印象。那是一次當時有名的藝術家聚餐會,其中包括當時的皇家學院院長勞倫斯,她這樣寫道:“除了勞倫斯爵士之外,在場的還有M夫人,以及另一個古怪的不出名的藝術家,名叫布萊克。他不是一個常規的職業畫家,而是一個酷愛藝術,以追隨藝術為幸福的人。他充滿了美的想像力和天賦。布萊克先生顯然已經拋棄了世俗世界的所有關注。他看起來憂郁而溫和,但在談到他熱愛的藝術時,他的臉上放出光芒。”
在布利女士眼中,威廉·布萊克心地單純,因此很難在現實的社會左右逢源。“雖然他具有如此的天賦,但顯然缺乏勞倫斯先生那樣的世俗才智,即在社會獲得成功的才能。他所談到的每一個詞顯示出他的思想完美而單純,對這個世界的事物他是完全無知的。”
布萊克確實是一個“遠離塵世”的天才,他完全不懂得像勞倫斯那樣在上流社會游刃有余地生存,他曾與師兄弟合伙做過印畫生意,但只做了三年,以后靠出版自己的蝕刻銅版畫和詩歌集為生。同時,布萊克的藝術創作內容也完全不同于其他畫家。眾所周知,在西方美術史上,無數名家們畫了無數圣經題材的作品。但只有威廉·布萊克將其作為自己表現夢幻的手段,用的是完全個人化的視角。“所有的形式都在詩意的構想中完美,但這不是抽象,也不是來自自然,而是來自想像。”他說,“思想從不在天堂中遨游的人不是藝術家。”
1809年,布萊克舉行了一場小型個人畫展,在畫展目錄的前言中他寫道:“難道繪畫僅限于單調乏味地摹寫真實,僅僅表現瀕死和死亡的對象,不是像詩與音樂那樣有它自己的創造與夢幻?不!不是那樣!繪畫也像詩與音樂一樣,在不朽的思想中存在與狂喜。”
“瘋狂”的藝術家
1817年,威廉·布萊克與年輕畫家約翰·林內爾結識,后者對這位畫家非常崇拜,自愿擔任這位不諳俗務的畫家的保護人,并介紹他認識了別的一些年輕畫家,其中包括塞繆爾·帕爾默等。這些真誠的朋友的友誼和欽佩,給了年老的布萊克許多安慰。在林內爾的支持下,布萊克完成了圣經《約伯之書》的水彩插圖,1820年又開始了工程浩大的《神曲》插圖,這組插圖共有102幅,直到他去世前的一年才完成。
在后期的創作中,布萊克的夢幻轉向了天堂,他的水彩畫如同抒情詩一般流暢而美麗。他甚至認為但丁關于天堂的思想太“物質化”了,因此他的插圖不是按原作一成不變地畫,而是體現了許多他自己的象征主義。對于布萊克而言,他的許多作品都在表現著他想像中的來世,雖然對于他而言,這些并非“想像”,而是“看到”。不過現在也有許多聲音表示布萊克當年產生的這些不尋常的幻覺,也有可能是因為他吸了毒或者患了病。
1827年,70歲的布萊克在倫敦斯特拉德噴泉街一所簡陋的寓所里去世,身邊有林內爾、帕爾默等幾位好友陪伴。雖然畫家自己的生命終結了,但他的藝術影響力卻隨著時間流逝而不斷增長、發酵。他影響了后來不計其數的作家、詩人和畫家,他的作品也不斷地出現在現當代的文化生活中。他的詩歌也被改編進了許多流行音樂里,比如U2、鮑勃·迪倫等等都受了他的影響。在繪畫領域,布萊克的藝術風格甚至成為現代許多漫畫創作的靈感!比如《V字仇殺隊》和《守望者》中,阿倫·摩爾就在自己的作品中向這位另類先驅致敬。
毫不夸張地說,威廉·布萊克是英國畫壇上最具有創造力的天才之一,他是一個復雜的多重人物,他的藝術超出了十八世紀末的歷史畫的范疇。他的一生都沒有得到官方的欣賞,在當時人的眼中,布萊克是一個反理性主義者,一個夢想家和神秘主義者,一個遠離塵世的人和偏執狂。時至今日,他的畫和詩依然令許多現代人也深深震撼。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