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發布的2011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顯示,2011年春拍,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規模繼續擴大,各地區藝術品拍賣市場呈現繁榮發展的態勢。香港和北京地區作為拍賣中心的地位愈加突出,兩地區在各拍賣品類上展開了相對激烈的較量。長三角、珠三角等其他地區也依靠自身優勢進一步打造本地區拍賣品牌,并努力在拍賣市場中尋求立足之地和發展空間。海外地區中國藝術品拍賣雖然在量上處于弱勢地位,但在今春締造了3件億元作品。
北京:書畫拍賣占據絕對優勢
2011年春,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塘地區成交總額繼續放大,并在中國書畫等方面取得了絕對優勢。其作品上拍量為133320件,成交數量為74784件,比2010年春拍增加了22969件,而比2010年秋減少了3322件,但其藝術品拍賣市場份額由2010年秋拍的61.10%升至67.95%,增幅達6.85%,成交額為291.11億元人民幣,位居各地區中國藝術品拍賣總額之首。并且在高價拍品中也占有絕對優勢,15件億元作品中,北京地區共有9件;2011年春中國藝術品拍賣高價TOP100中,北京地區占有68席。
這一季度,北京作為亞洲地區藝術品拍賣的中心地位不斷擴大,在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北京的藝術產業鏈最為成熟,從藝術家、畫廊、藝術區、古玩城、博覽會、美術館、院校、拍賣公司到藝術基金等各個環節均占據良好的優勢,并經過多年積累形成聚集效應,這一聚集效應同時在不斷放大,形成北京獨有的藝術文化圈,同時藉由這一效應向其他產業輻射藝術的影響力。另外各品類在這個地區都可以找到發展空間,雖然書畫占據中心地位,但瓷器雜項和當代藝術與這個地區的淵源同樣深厚。北京已經成為藝術界重要的生產地和交易中心,其國際化地位也隨著市場發展與日提升。借助北京地區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深遠的傳統文化底蘊和繁榮發展的藝術市場根基,京津塘地區在中國書畫拍賣方面成績卓著。2011年春,本地區中國書畫上拍量為72405件,成交37576件,占本季度中國書畫成交量的56.43%,成交額為186.77億元人民幣,占本季度中國書畫總成交額的72.59%,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72%,而比2010年秋提高5.71%。
京津塘地區在鞏固自己在書畫拍賣方面的優勢的同時,努力開拓與爭奪瓷雜、油畫及當代藝術等拍賣方面的市場份額,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今春,雖然受中國書畫拍賣的進一步擠壓,在各拍賣公司的努力和強勁藝術市場信心的支持下,本地區瓷雜拍賣市場仍然取得了不錯的拍賣成績,與港澳臺地區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在比上季度上拍量減少的情況下,成交量和成交總額均有所提升,該地區瓷雜成交量比上季度增加了1016件,為19295件,占本季度瓷雜成交總量的59.91%,成交額占本季度瓷雜總成交額的63.65%,比上季度提高了11.71%,為74.22億元人民幣。此外,在黃花梨家具、角雕、古琴等雜項方面的創新和嘗試均取得成功。
本季度,京津塘地區油畫及當代藝術拍賣市場行情反彈力度增強。此品類上拍量為2524件,成交量為1918件,比上季度減少了54件,而成交總額卻比上季度增加了1.34億元人民幣,為14.91億元人民幣。雖然本季度京津塘地區油畫及當代藝術拍賣市場行情有所上升,但與港澳臺地區差距拉大。
香港:油畫及當代藝術交易中心地位確立
香港作為藝術品拍賣的重要交易中心,隨著蘇富比和佳士得世界兩大拍賣行在此拍賣市場的開拓、高古軒等畫廊的入駐,及香港博覽會被巴塞爾博覽會收購等因素的推動,這一地區逐漸成為繼倫敦、紐約之后的第三大交易市場。近年來,在中國藝術品各拍賣品類之間與北京展開了較量。今春,港澳臺地區油畫及當代藝術拍賣市場行情強勢反彈:作品上拍量為2040件,占本季度油畫及當代藝術上拍量的31.67%,成交1587件,總成交額為18.03億元人民幣,占本季度該品類總成交額的50.83%,而上季度該地區29.40%的油畫及當代藝術上拍量僅支撐了36.60%的該品類拍賣總額。在高價方面,港澳臺地區也占據了優勢,入圍2011年春中國藝術品拍賣高價TOP100的9件油畫及當代藝術品中,5件來自該地區,并且位居本季度油畫及當代藝術拍賣排行榜第一的為羅芙奧拍賣的常玉的《五裸女》(1950年作),成交價為1.07億元人民幣,成為首件過億的該品類作品。港澳臺地區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行情反彈,一方面歸功于欣欣向榮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另一方面該地區藝術博覽會等活動對此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此外,港澳臺買家、中國內地買家及海外買家的積極參與也促使了這一市場行情的迅速反彈。
港澳臺地區歷來在瓷雜拍賣方面占據重要的優勢,但隨著京津塘等地區在此品類拍賣市場方面的開拓,其優勢地位有所下降,尤其是在今春更為明顯。今春,港澳臺地區瓷雜上拍量為7271件,占本季度瓷雜總上拍量的11.85%,比上季度增加了1.6%,而其成交額占本季度瓷雜拍賣總額的比例比上季度減少了13.49%,僅為15.37%。可見,在與內地爭奪瓷雜拍賣市場的戰斗中,港澳臺地區的優勢地位進一步弱化。
本季度,港澳臺中國書畫上拍量為4859件,占本季度中國書畫上拍量的3.32%,比上季度減少了0.28%,而成交總額卻比上季度增加了10.56億元人民幣,為21.27億元人民幣,占本季度中國書畫總成交額的8.27%。
長三角:藝術拍賣品類多元化
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重要地區之一,一直在京津塘和港澳臺地區的擠壓下探索自身的發展之道,憑借著其區域經濟、文化藝術方面的優勢,堅持自己的經營策略,積極努力開拓新拍賣品類。西泠拍賣在這方面尤為突出,其在堅持中國書畫、瓷雜、油畫及當代藝術等三大品類拍賣的基礎上,不斷推出古董毯等新的拍賣品類,為藝術品拍賣結構多元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2011年春,長三角地區在拍賣專場數量、作品上拍量、成交量和成交總額上均比2010年春拍有所增加:作品總上拍量為51931件,成交19403件,同比2010年春增加了5307件,成交總額為40.05億元人民幣,比2010年春增加了23.25億元人民幣,增幅高達138.41%。由此可見,經過拍賣公司不懈地努力,長三角地區拍賣市場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今春,在各拍賣公司的努力下, 本季度該地區瓷雜拍賣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不僅體現在作品上拍量、成交量和成交總額的增加上,還體現在其瓷雜市場份額的提高方面。本季度,長三角地區瓷雜總上拍量為12710件,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041件,成交5838件,比去年春拍增加了3278件,總成交額達12.92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占本季度瓷雜總成交額的11.08%,比去年春拍提高了4.33%,比去年秋拍提高了4.02%。
珠三角:夾縫中求生存
珠三角地區中國藝術品拍賣,仍是廣州嘉德一家獨大。今春,該地區雖然在作品上拍量和成交量上較上季度有所減少,但拍賣總額比上季度增加了1.05億元人民幣,為9.81億元人民幣。盡管如此,與國內其他地區相比,珠三角地區藝術品拍賣份額所占比重仍然較少。但其仍在這種擠壓和競爭中,努力發揮本地區的優勢,發展藝術品拍賣行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