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稱“故宮職工”的人再次向本報發來舉報信。針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回應古籍書丟失的原因是歷史遺留問題,舉報信稱此事件實為一起嚴重的監守自盜案件。昨天,故宮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應稱,對清查圖書所發現問題的追查將繼續進行,一旦確認丟失和責任人,會堅決依法依規處理。
一個瓷壇惹出了一堆禍。如今,故宮又有100多套善本去向不明。十重門里究竟有多少不可告人的秘密?雖然故宮官方正面回應,將認真調查,及時公布。但是無論公關措施如何淡定,故宮的文物在公眾面前已然焦味亂竄。暴露出的問題實不為小,唯恐有人問:“宮里文物知多少啊?”,答曰:“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啊”。
讓人牽掛的還有,一個故宮如此,那么全國各地的文物古籍收藏保護呢?是不是也有去向不明的?是不是也有歷史遺留的問題?是不是該到時候全面清理,登記在冊,責任到人了?
而且近些年屢屢出現的文物古籍去向不明的事件更是給人們敲響了警鐘。2009年以來,內蒙古博物院、廣東省樂昌縣博物館、山西臨猗縣博物館等多地發生館藏文物丟失、失竊案件。而案件的告破表明,監守自盜者不在少數。2010年3月,咸陽市民卓登發現自己向咸陽市政協捐贈的120多件于右任書法作品下落不明。經過媒體追蹤,這些作品多以“借去參展”的名目而有去無回,后來介入司法程序,大部分墨寶被追回,但仍有少量下落不明。而故宮古籍流失事件中,舉報者直言,職工借閱有去無回的不在少數。
由此觀之,文物古跡的管理“亂象橫生”。也許可以料想,在不知文物多少的“宮”里,還有多少文物遭受著輾轉失竊的命運,繼而變成了少數人發家致富的資本。并且,我們很難保證這些文物不被高價收買漂洋過海。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前不久那撥動國人記憶神經的獸首拍賣風波,在業內人士眼里價值并不突出的獸首,我們付以數百萬、千萬的巨額才得以成交。
千萬重金回購,十分容易失竊。我們不得不慨嘆,國人都懷著一腔的民族義憤,付出了巨額的成本去買回自己的東西,而我們卻又輕易的疏于管好自家的“寶貝”,這不得不說是我們國人以及國家的一大遺憾!
楊攀峰:宮里文物知多少
楊攀峰:宮里文物知多少
楊攀峰:宮里文物知多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