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劉老根大舞臺到劉老根會館開張,“劉老根進京”的第二季算是正式開始。不過,現在看來,劉老根開會館,還是很不適當地在公眾面前,露出了“文化暴發戶”的底。
8月22日《新京報》報道,趙本山的劉老根會館被指破壞文物,文保人士實名舉報其所占用的四合院中,有一個不可移動文物“晉翼會館”,被該會館改造成私人會所,且懷疑在裝修中被改變原貌,屋頂增加罩棚,院內設游泳池等。北京市市文物局介入調查。然而,東城區文保部門的“二人轉”表演也非常有趣,其一邊給本山傳媒通風報信,一邊說劉老根會館的裝修沒有問題。堂堂幾百年歷史的晉翼會館,被“劉老根”糟蹋成這樣,文物主管單位的態度如此,豈能不讓人悲從中來。
當年,劉老根唱著東北二人轉進京,輿論頗有爭議。盡管劉老根的俚俗形象,為京城文化精英頗為不悅,但市場和文化都講究包容。如果劉老根和二人轉讓你非常不喜歡,你可以不去聽,人家也沒強迫你去捧場。當然,更不能因為某些人的喜好,而將劉老根這個“外來務工人員”趕出京城。現在,劉老根要開會館,大家同樣沒有不讓人家開的理由。至于劉老根會館要開成什么定位的,也是本山傳媒的事情,旁人無權置喙。劉老根會館要把包間命名成“山炮”、“忽悠”、“磨嘰”,也是他們的自由;他們也有權利將一盤豆腐賣到上百元。消費者不買賬,自然可以用腳投票。
盡管,劉老根從搭起大舞臺到開起會館,均屬于不可干涉的私權利,但在事實層面,本山傳媒已經為京城提供了最昂貴的俚俗消費。劉老根大舞臺的最低票價是380元,比國家大劇院的最低票價都要貴上幾倍,劉老根會館中的趙家大院最低消費18萬元每天,輿論一片驚呼“天上人間”。不能不說,劉老根的高價位其實已經背離了俚俗文化定位,也不再是大眾消費,而成為某些暴發戶式消費的專利,其中除了文化暴發戶的心態“千金難求”,恐怕沒有別的更有價值的東西。
只要有文化暴發戶心態,就不排除有些人仗著財大氣粗,無知無畏、為所欲為。只要有人說,趙家大院里要有游泳池,于是幾百年的古建筑里就挖了游泳池;只要有人說,會館的經營面積有限,于是,就加蓋了三座罩棚。這哪里是裝修,分明是改擴建,說不定是違建。
而劉老根會館之所以會這么干,說明他們根本沒把幾百年的歷史和文物保護法律當回事。這個事情可能會令公共輿論相當震驚,可是,加蓋閣樓、增高院墻、文物古建里邊挖游泳池,對劉老根以及他的跟班們來說,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一個文化暴發戶在大眾面前如此走光、露底,相當難看。有關文保部門,理應認真調查、嚴肅查處。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