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2011年秋季拍賣會將于10月1日至6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呈獻中國瓷器及工藝品、中國書畫、當代亞洲藝術、二十世紀中國藝術、現、當代東南亞藝術、珠寶、珍貴名表及洋酒等逾3400件珍品,總估價逾24億港元。部分拍賣亮點將于九月在新加坡、曼谷、上海、北京、臺北等地巡回展覽,而所有拍品將于10月1日至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公開展出。繼今年春拍,香港蘇富比2011秋將再次推出尤倫斯珍藏以及玫茵堂珍藏專場。其中尤倫斯夜場命名為“尤倫斯重要當代中國藝術收藏:蛻變──當代中國藝術的革新與演化”,呈現90年年代當代中國藝術的多元化面貌。
焦點一 當代中國藝術的革新與演化
齊白石是劉野畫中出現過的,唯一的一個中國藝術家,對崇尚西方古典繪畫的劉野來說,以中國藝術家為題材,非常罕有。相比反映這些從社會及政治層面切入創作,以嘲諷、批評為視角的中國藝術家們,留學德國很長時間的劉野,更加追求個人化的表達。他受歐洲古典主義,特別是荷蘭畫派的影響,追求古典藝術的永恒性及靜謐感,同時,他亦受超現實主義的啟迪,在富哲理性的構圖中,表達了作品獨特的神秘感。齊白石乃廿世紀中國最重要的書畫家之中,他擅以平常題材入畫,與劉野喜以童話及小孩為題材,有著異曲同工的微妙之處。《齊白石肖像》中,慈祥的齊老站在黃昏的群山之中,拿著葫蘆及手杖,面微微朝著右下方,看著一架墮落的飛機。有趣的是,飛機乃劉野早期作品最常見的符號,沿是藝術小時候所見所聞,亦同時帶著神秘的含義。
余友涵是上海當代藝術家的杰出代表,他亦是少數繼承上海藝術家勇于與西方藝術接軌的傳統,于80年代開始創作抽象繪畫的藝術家。《圓》系列乃藝術家80年代的重要作品,曾代表藝術參加多個重要展覽。抽象藝術源于西方,余友涵作品雖以壓克力繪制,但其構圖的流動卻更似水墨,并銳意于作品中帶來超越文化的宇宙精神,圓即是始,亦是終,是循環不息,同時具備“無”跟“有”的意念。“我希望圓形符號是宇宙本體的象征,又是宇宙精神的體現。”《圓系列1986-8》乃《圓系列》中,大幅尺寸的其中一張。作品中的黑線及黑點在圓型中自由流動,有時是一個小的圓形,有時與其他點線組成一個氣流的形狀,氣韻生動,代表著一個充滿著生命力的宇宙。
1998年作品,最早期展示性意味之作,并影響周后期的創作,包括帶有明顯色情意味的桃花系列。從早期的《綠狗系列》到后期的《桃花系列》,性及色情一直是周春芽描繪的重要題材,其中《紅人系列》是藝術家探討色情及欲望的最主要系列,今次拍賣的1998年《擁抱情人》盡得《紅人系列》的精髓所在,是該系列最早期的作品,整個系列與《綠狗系列》互相呼應,于同一時期發表,成為藝術家最具代表性的兩個系列。《擁抱情人》一畫中,一對赤裸情侶相擁入懷,男的緊緊的從后擁抱著女方,肢體的互相交纏、具表現主義的筆觸及紅色的主調,冉冉充滿張力及激情,爆發了人類先天的性本能,表達了人類最自然的狀態。它作為該系列的最早期作品,是藝術家首次大膽于作品中探討色情之作。
焦點二 九十年代當代中國藝術的前衛實驗
聚焦一般站在時代前沿,率先創作觀念藝術的裝置及雕塑藝術家,包括陳箴、隋建國及吳山專等。亦同時推介一批9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觀念性錄像作品,極具學術價值,市場難得一見。藝術家包括崔岫聞及林一林等。
現當代藝術部分除了尤倫斯珍藏,常設的“當代亞洲藝術”專場也將有大量精品呈現。
《血緣:大家庭一號》是張曉剛的《血緣:大家庭》系列的最早期作品,它首次亮相于1994年的第二十二屆圣保羅當代藝術雙年展上,是這個當代中國藝術圖騰式的系列首次發表于國際藝術舞臺,比后來回響甚大的1995年威尼斯雙年展更早,是藝術家首個海外展覽的機會。可以說,《血緣︰大家庭一號》與1994年的圣保羅當代藝術雙年展,同樣亦是中國當代藝術與國際藝術潮流接軌的一個里程碑。
在這幅畫像中,一個原來是知識分子的工人父親哺育著他憂郁的兒子和女兒;這兩個孩子胸前都戴著有毛主席頭像的徽章。《血緣》系列的兩個主題──細碎的光線不規則的照在端坐的人的臉上、紅色的螺紋線連接著他們,這時已很成熟與清晰了。顏料加重了人物怯懦的莊重,用紅色和黃色來渲染他們的皮膚,中國人民的顏色。但是整體印象是灰色的延伸、歷史記憶的陰霾,但任何人每次感受得到的只是片刻。
光頭形象,是方力鈞作品中最重要的標志。《系列一之四》乃藝術家最早期以黑白色調繪畫光頭形象的油畫作品之一,并直接開啟了后期以藍色及粉紅色為色調的《系列二》,參展1993年的威尼斯雙年展,走上國際藝壇。
“我把光頭理解為一個曖昧的形象:軍人、犯人、最偉大和最丑惡的形象都可以是光頭 …… 雖然光頭作為單獨的形象會很突出,但當它作為群體出現時,那種個性就會消失。這個理由對我是強有力的,那就是每一個人作為個體在整個社會中被忽視、忽略的感覺對于我們這樣文化背景下的人是比較強烈的。”2006年,方力鈞接受《北京青年報》訪問時表示。
在潑皮及無聊表象下,方力鈞藉光頭形象,深入地表現了90年代中國人的集體心理狀態。在80年代的理想失落之后,換來的是呵欠連連。在拒絕表態的表象下、在漠不關心的狀態下,充滿著對現狀的無奈及無力。《系列一之四》是方力鈞作品中,最早以光頭形象,觸及社會現狀的作品,非常罕有,亦是當代中國藝術早期重要之作。
都市生活中的焦慮是曾梵志的面具系列的主題。該系列亦體現了當代中國藝術告別了80年代的理想及激情后,轉而聚焦日常生活的走向。與早期作品不同,《面具五號》色調更為鮮艷,是該系列中期的代表作。面具讓人隱藏真實的情感,與畫中人整齊的西裝和一絲不紊的發型,是都市人生存的基本裝備。紅領帶和袖章則象征著現代中國人背負著的文化大革命歷史。軍用戰機飛躍于晴空,猶如一股勢如破竹的現代化力量。主角則手握模型飛機,代表著一種無力的反抗。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