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石價格猛漲令業界嘖嘖稱怪
資源銳減加之游資炒作催生“神話”
藝術品市場“瘋狂”消費失去理性
最近,玉石價格猛漲,催生“瘋狂石頭”神話。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史洪岳舉例說,近期一些“天價”玉石交易引人關注,如一塊重205克的和田玉羊脂白玉籽,售價達到500萬元,短期內實現了價格翻番。2010年底,在緬甸翡翠毛料公盤上,2件6公斤的翡翠毛料,暗標僅為58萬歐元,業內估計價格為5000萬元至6000萬元人民幣,但實際成交價竟接近2億元人民幣,令業界嘖嘖稱怪。
“石頭變玉”上演神話
沈陽市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協會會長李玉昆表示,10年前,一塊玉質品相俱佳的滿綠翡翠(硬玉)手鐲每克在8000元左右,5年前,每克漲至3萬元,今年藝術品拍賣會上每克身價已達到20萬元,漲幅驚人。此外,今年以來,一般的翡翠成品上漲了三成左右,而上等的翡翠價格更是上漲了五成以上。
就連黃龍玉和岫玉等石材,也成為收藏投資界的新寵,身價翻滾直上,上演著“石頭變玉”的神話。
經營翡翠生意已近十年的浙江溫州人尤理直,5年前開始接觸臺山玉。他告訴記者,10余年來臺山玉的價格一直不溫不火。最大的變化還要從2009年開始,受黃龍玉的影響,臺山玉石也搭上了快速上漲的順風車。如今,1公斤最普通的玉料批發價就超過了500元,而頂級的玉料批發價格已經過萬。
“沾石必漲”為哪般?
2006年秦煥武開始從事翡翠生意,在他印象中,2008年之前,翡翠價格一直比較穩定,半年、甚至一年價格都沒有變化。“前年開始,一些地產商和煤老板進入這個行業開始炒作,翡翠的價格一下子就上去了。去年,炒作勢頭不減的同時,30%的進口關稅又進一步加劇了翡翠上漲的幅度。”
秦煥武告訴記者,雖然炒作是翡翠價格上漲的直接原因,但隨著翡翠行業的成熟,今年一些炒作商開始撤出。老坑玉石的產量越來越少依然是玉石價格一路飆升的根本原因。由于現代機器挖掘的技術越發先進,近十年來的開采速度相當于過去三百年的開采速度。福建省泉州市珠寶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陳其榮向記者感嘆:“可能過幾年就再也看不到老坑玉石了,更別說質地好的了。”
目前消費者購得翡翠玉石主要通過兩個途徑:珠寶商、古玩收藏商。無論是哪個途徑,目前商家確定其價格都暫無明確的評鑒標準可依。因此,專家指出,不排除礦主的內部操縱、壓住貨源導致價格上漲的可能性。
史洪岳分析,玉石價格狂漲,除了寶玉石資源量不多、不可再生外,近年來投資性需求增大以及大量游資介入,也是重要原因。以檔次較高的橘皮紅田黃石雕件為例,2000年每克約3000元至5000元,5年前漲至7000元至8000元,2010年已飆升至2萬元至3萬元。而滿綠翡翠手鐲,10年前每克約8000元到1萬元,5年前漲至3萬元到5萬元,2010年已經達到20萬元至30萬元,漲幅都在10倍以上,高的甚至達到幾百倍,堪稱瘋狂。
藝術品消費呼喚理性
因“乾隆三鏈章”而名聲大振的壽山石也是近年來價格漲勢最猛的玉石品種之一,巴掌大的壽山石擺件動輒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在這背后,是珍貴稀有礦產面臨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生態破壞。
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秘書長、工藝美術大師陳禮忠指出,避免壽山石資源被破壞,關鍵在于培育健康而理性的藝術品市場。但在當下,一些投資者為抬高價格而狂熱追求高品質石料,形成了一個以賣資源為主導的粗放型市場格局。
“近年來藝術品市場的躁動和瘋狂折射出濃厚的社會逐利心態,這種心態正在嚴重誤導藝術品消費市場。”陳禮忠說。在此心態的助推下,投資市場掀起一波又一波炒作熱潮。專家認為,炒翡翠、炒紅木,炒郵票、炒玉石、炒名人字畫等炒作已經成為各種稍具投資價值的藝術品的背后推手,處處上演“沒有最高、只有更高”的瘋狂。
AMRC藝術市場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學東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原來是一個單一的收藏型市場,到2003年以后發展成了一個以投資來帶動收藏的市場。“以翡翠為例,以往5年,翡翠價格以每年15%的速度在緩慢抬升,但從2007年開始,翡翠的價格就開始一路飆升,每年都會以至少一倍的價格打著滾地往上漲。”
陳禮忠認為,收藏變成了投資,這本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是,隨著交易市場的火爆,拍賣交易背后的暗箱操作時有出現,比如投資機構拉高藝術品價格,是為上市后套取暴利做準備;再比如創造藝術品投資價值,吸引外行消費者為高價作品埋單;最多的還是越來越多的贗品、劣品充斥市場。“當前我國整個藝術品市場亟需調整。”陳禮忠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