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翰清花拍賣有限公司位于素有“文化沙漠”之稱的深圳,承蒙著名書家劉沫林先生十余年苦心經營,目前已經成長為南方地區文玩瓷雜的重要拍賣平臺。公司每年定期推出“繁花似金”、“時空呢喃”、“清花歲月”三大藝術品專場。秋天,又是一年收獲的時節,中翰清花經過近半年的耕耘,也迎來了“時空呢喃”的金秋大拍。
本次“時空呢喃”《文玩瓷雜》分場分成四個板塊,共有158件拍品,囊括翡翠、白玉、田黃、壽山石、美酒、茗壺、陳年老茶、犀角、珍瓷、武士刀等,可以說是異彩紛呈,五光十色,包羅萬象。我們希望通過把這眾多的珍玩雅器集合在一起,不求數量,以精品化、藝術化、多樣化來滿足藏友們對藝術品的獵奇心理。藝術品是用來品味或賞玩的,只有沉湎于斯,方能感受其中滋味。或者如此精致的生活情懷,只存在于滿腹經綸的才子隱士、名士大儒的逝去歲月中。但我們追慕先賢名流的懷古心里,時時縈繞在胸,引領我們去冥想、去追尋、去體會,這或許就是這場拍賣會《文玩瓷雜》所有作為的源流。
一、美玉如斯 君子之風
《禮記》曾有“君子比德如玉”,把玉人格化,進而演化出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之說?!墩f文解字》釋玉為“石之美者”,把一切美麗的石頭都歸為玉。同時總結玉有“仁、義、智、勇、潔”五德,古人如此青睞玉器,其實,所有認知的根源還在于玉器自身體現出的特質。一玉在手,輕觸細摸,淡淡的涼意,冰而不寒,溫而不熱;微微湊近觀之,潤澤細膩,似透未透;剛而不硬,潤而不脆;深邃而可親,高潔而不傲;確實讓每一位擁有者感覺在和一位可親可敬的君子交流、耳語。于我自己,每次看見這些小小的佩飾,眼前總會想起古人斯文之舉,飄飄長衫,優雅淡然,不驕不躁,彬彬有禮。心里常服膺于這種君子之風,期待自己能有此等出塵之舉。一塊好玉,給人帶來的不僅是美的享受,而是能讓佩戴之人時時從這些充滿內蘊的精靈身上體味出美好的德行,節制粗俗、不符禮節之舉。長久的熏陶,能慢慢的內化一個人的性靈。我從不懷疑古人所說的“玉之有德”,于我之體會觀想,我是能理解為什么古人常用玉器來敬天祭地,或以玉作為保護精血、魂魄的玉衣、玉塞;但頗讓人驚訝的是,漢末魏晉時期,食玉成風,把玉磨碎,含英咀華,以獲靈氣,則是愛玉之風已達極盛。悠悠歷史,傳承千年,深入骨髓的文化基因亙古不變。到而今,愈演愈烈的佩玉時尚演繹的仍然是一樣的情懷,而我們迷戀的仍是“遺世而獨立”、“一騎絕塵”的風雅。“時空呢喃”的清爽秋日,45件各式玉石器物,僅需一舉號牌,就能讓你霎那詮釋自己的君子之風。

文玩瓷雜004號拍品

文玩瓷雜013號拍品

文玩瓷雜018號拍品

文玩瓷雜031號拍品
二、茗壺美酒 文人雅趣
中國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唐代,陸羽就寫有專門的品茶專著——《茶經》;宋元時期,“斗茶”之風盛行。為了適應斗茶的需要,還創燒了兔毫盞、貼花盞等;至明代,一種新型的茶具興起,且在其后的數百年間風行不衰,這就是紫砂茗壺。茗壺因小巧雅致,深得文人士大夫的青睞。而正是由于文人的浸淫,讓紫砂茗壺懷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文人情結。說起紫砂,腦海必有三五文人優哉游哉,揮扇當胸,閉目仰首,品茗享受之景。
與茶文化給人的雅致心境不同的是,酒文化則讓人有幾分狂熱的暢想。如《水滸傳》中梁山好漢動輒來上一整壇酒水,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但這是野式的喝法,圖的是一種暢快,而且喝的還是低度的米酒。真正的好酒還得品,在明代中后期白酒產生之后,高度酒促使酒友們小杯淺酌,對月吟詩,細品慢味。至此,美酒開始轉到雅致的喝法,具有了詩意的情懷。
中翰清花秋拍,在文玩瓷雜中推出“茗壺美酒”版塊,所包含的珍品茗壺、名酒佳釀、陳年茶葉等,均是一種雅致生活的寄托,我們試圖以這種方式,引領朋友們參與到一種高雅的文化享樂中去,慢下來,用心去品味生活,樂在其中。

文玩瓷雜092號拍品

文玩瓷雜095號拍品

文玩瓷雜109號拍品

文玩瓷雜107號拍品
三、御瓷流芳 仕人風尚
皇家御用瓷器或許因源于宮廷,沾染了幾許貴氣。但數百年過去,籠罩于身上的光環慢慢散開,撥開歷史的縈繞,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其實是一種極致化的仕人情懷。宋、明、清三代,科舉取仕,上至皇帝,下至朝丞,其實都是尊奉孔孟之道,但又夾雜幾分釋道思想,以“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為準則,指導自己處世交游。這不,在各式帶年號款的皇家瓷器中,我們可以看見“平升三級”、“一路連科”、“五子登科”、“獨占鰲頭”、“富貴白頭”、“馬上封侯”等代表文人仕者積極追求的紋飾;也能見“漁樵清話”、“江邊獨釣”、“山林悠游”、“東籬采菊”、“虎溪三笑”等作曠達脫俗之舉的圖文。其實,所有這些都是文人經學之士才能有的舉動。試想,程咬金的三板斧能做此等文縐縐的訴求?魯智深的大禪杖能受得了慢悠悠的雅致?恐怕就連《紅樓夢》中的劉姥姥也嫌這規規整整的瓶瓶罐罐擺設讓人不得自由!由此可知,要想品味汝窯的青瓷、宣德的青花、康熙的琺瑯彩、乾隆的洋彩、甚至道光等朝的單色釉,非得自己肚子里有點文雅的氣息而不可為。

文玩瓷雜069號拍品

文玩瓷雜070號拍品
此次“御瓷流芳”板塊精選的40余件皇家珍瓷,除卻汝窯以深邃的青釉引人情思之外,均為明清的官窯瓷器。每件都是極盡工巧之能事,或表達龍鳳呈祥,或寓意福壽無邊,或期望多子多福,反正一切能利用文氣表達美好祈求的畫面都被用于裝飾瓷器。而這些精細的工藝珍品在當時也只有皇室或者朝臣能夠享有,也最符合他們的審美思維。世事變遷,昔日僅見宮廷仕宦之家的官窯名品,如今也有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可能,我們期待有緣人的到來。
四、珍玩擷英 儒者密藏
說起珍玩,總有一種錯覺,感覺非大雅之士不可觸及。每念及此,眼前可見商周鐘鼎彝器之渾厚、古穆;秦磚漢瓦之樸茂、蒼涼;唐代三彩的流光溢美;宋代官窯的深邃典雅;乃至于明清各式工藝珍品的巧奪天工。但所有這些景象于我的理解,最后的歸宿都落腳于長發綸巾、須發飄然、閑適品茗、引經據典的碩儒身上。此次《文玩瓷雜》“珍玩擷英”版塊,我們遴選了日本的鎏金嵌銀鑲銅武士刀、唐代鳳紋銅鏡以及犀角牌飾、歷代瓷珍40余件,每件都能引人作思古之情?;蛟S,里面的哪件就曾經在某個著名的儒士之家秘藏。在此中,我們可見何朝宗的綠釉觀音。淡雅寧靜,低眉善目,細膩傳神的舉止,素雅均凈的釉色,一望可知是密供之珍玩;另元代遺珍青花釉里紅,青花發色淡雅,紅釉純正自然,紋飾堆塑而為,極其少見,必定也是哪位老儒士曾經秘藏于寶匣的心頭之寶,不然如此遙遙七百載,怎能保持如此之完整?酗古幽情,歷代傳承,浸淫至每位文人儒士的骨髓。而每一件經由他們典藏的玩件,穿過歷史的迷霧,就這么依然寧靜、無聲的站立于屬于他們的位置,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文玩瓷雜112號拍品

文玩瓷雜113號拍品
中翰清花,一幫文人聚合的小天地,固守著一個被人稱為“文化沙漠”的城市,依然故我的走著自己的路,演繹著別樣的文人情懷。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