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資料
民以食為天,食以灶為先。土灶頭,可能現在很多城市里的“零零后”小朋友都不曾見過了,但在農村,灶頭依然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造了樓房,也一定會辟一個房間出來蓋個大灶。
若說對灶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肯定是“灶頭畫”了。三尺灶臺,或是金玉滿堂,或是箬葉飄香,要不就是威風凜凜的灶王爺像……如今,灶頭畫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今天的達人,便是一位專畫“灶頭畫”的民間藝人,他叫陳庚申,73歲的他,畫過的灶頭數以千計,十里八鄉遠近聞名!
灶頭畫,畫出大名氣
陳庚申住在余杭崇賢鎮三家村,要找他很容易,進了村隨便找個人問問就行,因為幾乎每家每戶的灶頭畫都是出自他之手。
但是要找到他就很不容易了,很簡單,陳庚申是真忙,時不時被人拉去畫灶頭,近的崇賢鎮幾個村就別說了,遠的像杭州、德清等地都有人大老遠跑來找他。沒有別的原因,就是這年頭,能畫灶頭畫的小師傅都找不出幾個了,更別說像他這樣的大師傅了。
好在陳庚申畫灶頭,確實是出于喜愛,所以他并不計較路途是否遙遠,報酬多少,別人來叫,他高高興興就去了。
50多年下來,他畫的灶頭畫有沒有上萬不好說,但數以千計是毫不夸張的,不光是民居里的灶頭,一些工廠、學校食堂的大灶也都是請的他,可惜的是,這么多年下來,現在能看到的也就幾百幅了。
灶頭畫有講究,必須一氣呵成
陳庚申人好熱情,但要說為什么有人大老遠趕來請他去畫,是因為他畫了那么多灶頭畫,每次都是一次成功,從來沒有失敗過。
灶頭畫講究的就是一氣呵成、一次畫成,否則兆頭不好。一般畫的時候,主人家在一邊打下手,有時還會有不少來串門的鄰居,手藝好不好全在眾人眼里。
陳庚申說,他也不知道萬一畫錯了該怎么辦,反正從來沒有畫錯過,可能算是天賦吧。
畫畫時,陳庚申特別認真,不茍言笑。想好了之后,一氣呵成,有時候他會中途停下來喝口茶,盯著灶頭皺眉沉思,想下一步怎么畫,然后又是下筆如飛,看似輕巧隨意,其實都是多年磨礪出來的功底。
他還搭得一手好灶頭
光是會畫,還不足以從畫灶頭的眾多師傅中脫穎而出,陳庚申還有一手絕活,打灶頭。
25歲那年,陳庚申學會了泥工活,什么搭灶頭、造房子、砌圍墻樣樣都做。當然,學泥工也是為了生計,因為自己不但能搭灶頭,搭完了還能直接幫主人家畫好灶頭,多省心。
陳庚申說,那時候別的泥工還因此偷偷向生產隊告狀,好在隊長對他比較好,沒計較。
后來年紀大了,灶頭是搭不動了,陳庚申一提起來就很遺憾,“那時候呀,搭完灶頭我給他們畫上畫,這好比是我的商標,證明這灶是我打的。”
如今,農村都用上了煤氣,搭老式灶頭的人越來越少了,不過因為名聲在外,像一些飯店、食堂還是會找他。
遇到鎮里搞廟會、劃龍舟也會請他去畫畫各種神像,平時有空,陳庚申就在家里臨摹臨摹一些名畫,練練風景花鳥。他畫的畫不賣,也不自己收藏,而是送人,誰家造新房、結婚生子,問他討要畫,陳庚申都樂呵呵送人家。
“給村民作畫,我高興!”他說。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