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乾隆 白玉瑞獸 390萬英鎊 2011年英國伍利·沃斯利春拍

清乾隆 翡翠雕象(一對) 120萬英鎊 2011年英國伍利·沃斯利春拍

清白玉巧雕山水高士圖山子 高16.8厘米 45.85萬美元 2011年紐約佳士得春拍
“2010年是玉器豐收年,玉器的研究取得了巨大成就,玉器的買賣也有了海量的交易。買家賣家都皆大歡喜,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財富得到更多的增長,都希望玉器能夠成為財富增長的階梯。”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總結時,北京玉學玉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明這樣評價玉器市場。
然而,時隔半年,2011年春拍正在落幕,于明對2011年玉器市場多了一份擔憂:“除個別拍賣公司的個別專拍可圈可點外,放眼望去皆是普品。上半年的玉器拍賣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并沒有乘去年紅火勢頭繼續上揚,反而大有縮減之勢,這與天價頻出的中國書畫市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內地拍場僅一個專拍成亮點
6月6日,北京保利“春水秋山——海外藏宋元明清玉器”專場上拍130件,成交率100%,成交額4977.2萬元,成為今年內地玉器市場令人鼓舞的玉器專拍。
該場拍品源自臺灣著名玉器收藏“山水堂”堂主黃明輝先生。黃明輝以收藏唐宋遼金元明清的玉器為主,尤愛和田白玉,出版《山水堂藏玉——形神兼備》一書,展示數百件唐代至清代的玉器,滿目琳瑯。篇后附有歷代龍鳳螭紋及童子紋飾的對照,分析獨特,為讀者辨識各代玉器提供了幫助。2005年,其藏玉曾展出于天津博物館,此次的拍賣品不少均是當年展出的精品,并拍出了不菲的價格。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
金元時期黃玉天祿辟邪雙獸紋帶飾長9厘米,估價10萬至15萬元,166.75萬元成交。黃玉表面部分留有黃褐色玉皮,橢圓形、以深層多層次鏤雕山石,前有一棵花葉繁茂結果累累的櫻樹,樹下有一對單角和雙角的天祿和辟邪瑞獸,蹲踞其間,均回頭相視,似含情脈脈,欲語還休,兩旁各有一棵靈芝草,天祿與辟邪兩瑞獸造型傳神生動,栩栩如生。圖案結構精致細致,雕工嫻熟精湛。
宋代銅錯銀嵌百寶玉龍首水盂長13.2厘米,寬7厘米,高10厘米,估價60萬至80萬元,161萬元成交。此器龍首為宋代之物,龍身為清代后配。龍首白玉圓雕,梭形眼,后以翠玉為眼珠,顯得炯炯有神。整體造型華麗高貴,勻稱緊湊,龍形神態彪悍兇猛,氣勢磅礴,五爪規格疑為宮廷器物。
清代白玉留皮巧色雕童子戲金蟾珮高7.1厘米,估價10萬至15萬元,103.5萬元成交。白玉局部帶褐黃色玉皮,質地晶瑩溫潤,立體俏色巧雕雙童子。整器造型生動,布局巧妙,構圖巧布,琢工精致,又有很強的吉祥寓喻,如“人上人”“洪福齊天”“青云直上”“如意平安”等。
清代白玉神農大帝坐像高8.8厘米,估價10萬至15萬元,414萬元成交。白玉質晶瑩溫潤,微有黃色玉璞皮子,立體雕刻神農大帝神像坐于山石之上。造型優美,神態逼真生動,琢工精致嫻熟。器底有“張宣造”三字和一象鼻穿。
清代白玉四時花卉紋璧寬12.1厘米,估價30萬至50萬元,成交價195.5萬元。白玉質地細密瑩潤,器表有極強的玻璃光,打磨拋光極佳,圓形扁平狀,構圖含義吉祥,琢工精細寫實,體現出清代玉雕的工藝特色。
清代中期青白玉雙鳳耳瓶高19.8厘米,估價80萬至120萬元, 230萬元成交。造型端莊華麗,為一清代標準的仿古彝器之一,瓶底并有陰刻一行“乾隆年制”款。
清代中期白玉鏤雕牡丹耳香熏蓋爐寬18.5厘米,估價 50萬至80萬元,112.7萬元成交。白玉質微泛黃色,有少許綹紋,圓碗形,分爐蓋及爐身上下兩部分。整器通體鏤刻加淺雕牡丹花,枝葉交錯,花上壓花,頗有立體效果,并因通體鏤雕透空,可放置香花或香料,能使得滿室生香。
此場拍賣拍出佳績恐怕與大家對“山水堂”藏玉的信任相關。看來,只要是質量上乘的玉器精品,市場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
真偽鑒定成阻礙古玉市場發展瓶頸
向來以玉器拍賣見長的北京翰海拍賣公司,今春延續往年風格推出中國玉器專拍,235件拍品成交76.17%,成交額4391.62萬元,清中期青白玉山水人物詩文山子517.5萬元成交,清乾隆白玉描金樓閣花卉插屏(1件)368萬元成交。
中國嘉德未設玉器專拍,少量玉器夾雜于其他專場中。今春“天工神作——現當代工藝美術精品”上拍32件玉器,成交40.63%,成交額380.65萬元;“雅玩清賞——文房工藝品”專場上拍99件拍品成交62.62%,成交額1337.565萬元;“國石國藝翡翠”專場62件翡翠首飾成交25.8%,461.495萬元。清中期玉雕安居樂業蓋盒以253萬元拍出,另兩件翡翠飾品亦取得不俗佳績,翡翠鉆石項鏈、戒指、耳墜套裝112.7萬元成交,翡翠鉆石項墜115萬元成交。
香港蘇富比拍賣的玉器向來數量不多,以質取勝,今春上拍的玉器精品數量更少于往年。“皇苑天工——中國宮廷藝術菁華”專場中,數件玉器價超百萬千萬,但與去年相比,尚有差距。清乾隆白玉鏤雕夔龍紋“長宜子孫”璧1130萬港幣拍出,清乾隆乾隆皇帝御寶交龍鈕白玉璽以6450萬港幣成交,拔得全場玉器拍賣頭籌。整場拍賣有幾件玉山子拍過百萬,如清乾隆白玉玉蓮瓣觀音贊御制詩山子722萬港幣,清乾隆青玉雕御題雞雛待飼圖御制詩山子314萬港幣。瓷雜專場中,18世紀白玉羲之愛鵝圖筆筒引起場內買家爭搶,拍出了1298萬港幣。
3月紐約佳士得瓷雜專場中有不少玉器上拍,其中稀有的白、灰、紅褐色玉山,估價25萬-35萬美元,最終以45.85萬美元成交。
玉器拍賣市場的萎縮不容樂觀。于明分析,市場走下坡路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今年市場中精品稀少,這與貨源征集困難相關;二是古玉拍賣發展的瓶頸——真偽鑒定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于明感嘆:“古玉市場中真偽問題這個瓶頸問題解決不了,價格就上不來。有些小規模的拍賣公司,上拍玉器不需要上手就能看出是贗品。”
古玉鑒定的現狀是,市場中無一家鑒定機構或一鑒定專家有足夠的公信度來確定一件玉器的真偽優劣,因而似乎只能依靠市場力量來決定,即信譽度較高的拍賣公司最終成功拍出、并取得高價的玉器藝術品被藏家認可。人們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方面認為拍賣公司是利益攸關方難以保證中立態度,希望出現一個不受任何利益集團影響的第三方來作玉器的鑒定工作,一方面卻不得不將最后的鑒定重任交付拍賣公司,一切皆由市場定奪。
新玉拍賣價敵不過私下交易
6月12日北京博觀2011年五周年慶典拍賣中,369件當代和田玉雕拍品成交169件,成交率約45.8%,成交額4029萬元。
新玉市場面臨尷尬境地,與其他門類相反,現當代玉器私下交易價格較高,拍賣市場卻難覓精品。于明告訴記者,新玉收藏市場像書畫市場一樣注重名頭,是否是大師雕刻的作品很重要。但與書畫市場不同的是,同一位大師雕刻的作品,卻因其材料、雕工的不同在價格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目前,拍賣公司征集的大師作品并不是大師作品中的精品,因而一件作品常常出現以大師的名頭估價,價格雖然定的很高作品卻慘遭流拍。這一現象給新入場的玉器藏家造成誤解,認為大師作品有價無市,不敢涉足玉器收藏,形成惡性循環。實際上,大師雕刻的精品在沒有到達拍場便被人爭相收藏了。不少人是尋到上好材料之后,專門請大師雕刻,這些作品藏家舍不得出售,都是自行收藏賞玩等待升值。新玉市場中的精品尚處于囤貨階段,還沒有迎來換手期。拍賣公司應弄懂其中的差別,精心組織大師精品,并大力宣傳,擴大影響,讓更多的人相信玉器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并參與其中。
于明認為,我們研究玉器的投資方向,主要是針對作為文化承載物的玉器。只有作為藝術品的玉器,才具有投資的意義。那些曾在或正在中國歷史上發揮重要作用,飽含歷史的筆墨,光耀千秋的玉器,才是玉器投資的方向。而作為文化消費商品的玉器,一般不具有保值功能,更多的是美化和裝飾人們的外表,其作用與其他日常用品無異。這類玉器不能稱為文物,最多只是舊貨而已。應該說,購買玉器舊貨升值潛力不大。這也是某些有一定歷史但不是精品的玉器價格不高的根本原因,因為這些玉器在當時就是作為文化消費品而存在,而不是作為藝術品而存在。我們今天收藏玉器,首先也應該收藏玉器藝術品。
于明建議藏友選擇材料好、雕工佳的玉器藝術品來收藏,應先學會判斷玉料的優劣,然后掌握其雕刻的工藝水平。工藝水平在玉器的價值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以下五點需要把握:
首先看該玉器的整體設計是否能夠把握玉材的面貌,去臟挖綹不留痕跡;二是造型是否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三看紋飾雕刻是否流暢、準確、生動,特別是人物表情是否惟妙惟肖;四看立面與平面的弧度把握是否準確,能否充分反映玉料所特有的溫潤的光澤;五看其他配件,如座、盒等是否配套到位。
按照現代藝術品投資的價格思路,評估一件現代玉器的價格要考慮以下三點:成本條件、藝術條件、市場條件。
玉器的成本是將玉器生產的各個環節的成本累計起來得出的結果。主要包括生產費用(材料費用、設計費用、工人工資和管理等費用)和流通費用以及利潤。其中材料的價格是一件器物中最基礎的價格。
一件玉器作品是經過雕刻者認真的思考、精心的設計創作而成的藝術品。同樣的原料,由不同的設計師來設計,其作品的價值會有很大的差異。珍貴的玉器除了以料取勝外,是否屬于設計獨到的名家作品也是決定其價格的一個重要因素,越是大家的作品,價格越高。我國當今真正稱得上名家的玉雕大師不多,玉雕大師作品的價格近十年來已經上漲了近百倍。吳德生、于徑、倪偉濱等大家的作品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所謂市場條件主要指供給量。現代玉器的供給分三種情況:無彈性供給,如過世大師的作品;有彈性供給,主要指當代玉器大師的作品,高難度、高用料作品;無限供給,主要指當代普通玉器作品。購買玉器藝術品主要購買前兩種作品。
群眾基礎決定玉料價格,翡翠漲幅最快
中國人對于玉的概念,在歷史長河中是在逐漸變化的。一般而言,當今一共有四種礦物質材料可以稱為玉:翡翠、和田玉、南陽玉和岫巖玉。其中相比較有價值的玉料為前兩種,即翡翠、和田玉。雖然玉器市場在今年的春拍中沒有令人滿意的表現,但玉料的價格卻在不斷大幅上漲。據悉,翡翠價格的上漲速度已經開始以月計算。
在不考慮玉料稀缺性的前提下,玉料上漲幅度與群眾的接受度密切相關,群眾基礎越廣泛,價格上漲的速度越快。于明介紹道:“南陽玉市場主要是河南地區;岫巖玉的市場以北方為主;和田玉市場主要也在我國北方地區,南方開始介入但影響有限;而翡翠的市場范圍最廣,不僅在全國擁有眾多的愛好者,延伸至整個亞洲,凡是有華人的地區都對翡翠青睞有佳。再加之緬甸翡翠這種稀缺資源逐漸減少,而需求卻與日俱增,最終導致翡翠原料價格不斷攀升。”
翡翠最初是由南向北發展,30年前從海外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推介而來,之后登陸廣東,而后從廣東向北發展。時至今日,翡翠已經是全國各地遍地開花了。
不僅如此,衡量翡翠優劣的標準也較為清晰準確,價格也很公開,進而增加了人們對于收藏翡翠的信任度。
在中國人的眼里,佩戴翡翠已不是一種簡單的裝飾,而是一種身份品味的象征。有品位的女人正逐漸追求有品位的翡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