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招商銀行和貝恩顧問公司聯合發表了2011年中國私人財產報告。報告表明,2010年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62萬億。2009年,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財產50萬億,一年增加了12萬億。還有統計說,個人持有投資的財產在1千萬以上的有50萬人。
“藝術品的金融化可以把群眾手里掌握的62萬億投資引導到一個可以增值的渠道上去。”在近日舉辦的“2011中國藝術品收藏與投資高峰論壇”上,民建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朱相遠對《中國聯合商報》表示。
藝術品成新投資渠道
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增加人民的財產性收入,就是用手里富裕的存錢來增加財富,讓手中的資金升值。而業內人士認為,藝術品投資是“十二五”期間實現投資結構轉型、資產增值的新渠道。
“現在物價飛漲,遠超過了銀行利息。所以如果把財產放到銀行去存著,存一年期也好,兩年期也好,抵不過物價上漲的指數。”朱相遠說。同時,他認為,目前投資房產、股市與黃金也不再是良策。
針對房地產的泡沫,國家采取了一些政策,比如限購限貸、建經濟適用房等來壓制房價。這就杜絕了房地產作為理財投資的渠道。朱相遠舉例說,去年海南島三亞的房子被瘋搶,一個人買了好幾棟,如今賠本賣也沒有人要。因此房地產作為財產性收入,作為投資看來很渺茫。
而大量的買股票,風險也比較大。據了解,最近美國市場發生了金融危機,歐洲公司的市場也是貸款危機。在這兩股的帶動下,整個股市一落千丈,影響了中國的上海、深圳、香港的股市,很多人也被套牢。
買黃金怎么樣呢?“現在一盎司黃金的價錢拼命漲,大家拼命去開采黃金。但開采的速度也趕不上經濟增長的速度,趕不上收購黃金的速度。”朱相遠認為,高檔的藝術品可以稱為軟黃金,比黃金還有價值,因為藝術品不但可以投資,還可以提高人的美學和精神的境界。
朱相遠建議,將來應該把藝術品再進一步擴大,包括一些文化藝術品,如音樂的創作、文學的創作等推向市場,推向金融化。
發展空間顯現
事實上,早在2008年5月,就有專家呼吁金融資本進入藝術品收藏投資領域,但當時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總額尚不足200億元。到2010年中國藝術品拍賣總額超過500億元,占全球藝術品拍賣額的33%。
如今,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額超過了英國,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但是這個額還是比較低,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據統計,中國排名前100名的超級富豪,有計劃的購買藝術品的比例不超過10%,甚至也就差不多是5%,而在西方發達國家則超過60%。
藝術品市場快速發展的態勢,給金融資本的介入帶來了良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近兩年成立的文交所已達20多家,其中大部分都開發了藝術品份額化產品,藝術品信托基金、藝術品私募基金呈與日俱增之勢。
北京邦文當代藝術投資有限公司是中國國內成立的第一家專業的藝術品投資管理公司,該公司執行董事陳波告訴《中國聯合商報》,它負責操盤的民生銀行(5.38,0.04,0.75%)于2007年7月推出了“非凡理財——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投資基金,兩年后清盤時,該產品的年收益率為12.75%。
“現在銀行和信托機構都找上門來談合作。”陳波表示,邦文公司開發和管理了多種藝術品理財基金,其中包括中國第一支單一信托藝術品理財基金、中國第一支集合信托藝術品理財基金和中國第一支有限合伙制的藝術品私募基金,以滿足投資者多樣的產品需求。
此外,其他藝術品金融化的產品——如藝術品抵押、典當、擔保和藝術銀行、藝術品保險及藝術品期貨交易等都有很大程度的發展。
投資需謹慎
盡管藝術品的投資價值凸顯出來,但中經社控股有限公司對外合作部總監秦昌桂的話還是令投資者深思。“投資,必須想到的是退出機制。我怎么賺錢,增值空間是多少,在什么時候買入,賺多少錢之后走掉。比如說我花1千萬買,值不值?這個東西能不能到2千萬或者15000萬。”秦昌桂對《中國聯合商報》等媒體表示。
“如果沒有大量的有知識、有鑒賞能力的人群為基礎,沒有一個教育培訓的環境,這個事情是很難的。”北京大學文化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喻文益認為,要有政府的支持,主要是教育國民怎么來認識藝術品;還要有一個制度的保障,包括交易制度的建立,一個完整的藝術品金融化的支撐體系;還要有配套服務,包括價值評估體系,“全國各地到底有哪些在世的藝術家,他們有沒有人員的圖譜和成果的圖譜,就像大家看中國地圖一樣能看得見。”
此外,藝術品短線投資的風險也較大。摩帝富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黃文叡認為,做投資要長線和短線分出來,長線的投資標的流動性一定要大,流動性大和市場需求大的作品一定是價格高的代表作,價格高是藝術品的特殊屬性,長線作品的單價是高的,但是風險相對低。
“藝術品金融化在國外已有先例,但對中國來說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出現一些曲折在所難免。”收藏投資導刊社長姜占國認為,應該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抱著一種建設性的態度來看待它,這樣才能促進市場蓬勃健康發展,讓更多的人來收藏、投資藝術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