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集幣熱像滾雪球般席卷華夏大地,錢幣收藏逐漸受到很多投資者的青睞。
目前,錢幣市場十分紅火,尤其是各類珍稀錢幣在拍賣場上更是風光無限,價格屢創新高。在居高不下的情況下,收藏和投資珍稀錢幣的人已越來越多。珍幣是否一定能夠保值增值?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珍幣買進后的確能保值增值,帶來可觀收益,但另有一些不但不能保值增值,反而還有可能被套牢。筆者認為應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看這枚珍幣本身受市場關注的程度如何,即題材、圖案、品相等是否熱門,是否有群眾基礎,是否受錢幣收藏家喜愛;二看買入價以及賣出時市場的承接情況如何。
在林林總總的錢幣藏品中,的確有個別珍品表現出色。如退出流通領域的第一套人民幣走勢十分強勁,其中年發行的珍幣壹萬圓“牧馬圖”最新價已達到200萬元一張。近一兩年來有人持續買入流通紀念幣《建行》,使其價格大幅攀升,已從5年前的元漲到了目前的元。究其原因,是因為它作為流通金屬紀念幣的珍稀龍頭品種,具有量小質優和群眾基礎好的特點。有些珍幣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了,如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韓林兒所鑄的“龍鳳通寶”折三錢,該幣雖在古錢幣板塊里十分罕見,現市場價約萬余元一枚,但由于目前錢幣市場里買賣古錢幣的人本來就不多,而收藏農民起義軍錢幣專題的人就更少,且古錢又受真偽和品相優劣的影響,致使該幣常常有價無市,市場承接能力很弱。
還有一些集幣新手圖滿足“人無我有”的一時虛榮心,為了得到某些珍幣,在拍賣會上盲目把一些錢幣的價格喊高,買回了一些價格奇高的珍幣。但其價格已遠超本身應有的價值,買入后也就根本談不上保值升值,只有套牢的份了。有一位集幣者不惜一擲萬金,以高價購入一枚十分罕見的珍幣。后來由于經濟狀況欠佳,無奈之下只得把這枚收藏多年的珍幣拋售,可市場上對這枚高價珍幣根本沒有足夠的承接能力,連續多日無人問津,只得忍痛割肉,賣出價竟不到買入價的1/2。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