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6 億元,20.82%”,一個是成交額,一個是增幅,這兩個數字落在2011年春拍中的油畫及當代藝術頭上,市場也該滿足了。
當代藝術出位拍場在坊間的討論中只是一個時間問題,常玉《五裸女》破億的成績,順理成章。北京邦文藝術投資公司學術研究部總監趙孝萱說,“經過上一輪的價格起伏之后,藏家已經變得越來越理性,開始懂得在市場中尋找價值定位清晰的作品。”
海外讓位當代藝術
2008年的一場金融危機,將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品推到了前沿。2010年秋拍,原先專注印象派和現代藝術的收藏家們,開始越來越多地投入到當代藝術,使得這幾個門類日益成為一個共同的大盤。直到2011年春拍,這兩塊業務才在倫敦和紐約市場拉開了。
雅昌發布的2011年春季《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顯示,倫敦蘇富比2月舉行的拍賣中,“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拍賣夜場”42件作品成交6883.44萬英鎊,遠落后于去年同期1.47 億英鎊的成績。之后開槌的倫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夜場”,6188萬英鎊的成交額更是低于此前7000萬以上的預期。直到佳士得和蘇富比5月舉行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專場也沒有挽回原有的老大地位。
倒是戰后和當代藝術品,在2011年6月倫敦拍賣會上異常搶眼。
蘇富比當代藝術專場成交9465萬英鎊(1.512 億美元),相比較佳士得,蘇富比至少2580萬英鎊的成交額。這一數字源于藏家被34件Duerckheim收藏的珍品所折服,波爾克的《Dschungel 》拍得510萬英鎊,格哈德·里希特‘Eisl uferin ’(冰上舞者)獲價210萬英鎊……
佳士得也不乏佳品上拍,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坐著的男人肖像》獲價1600萬英鎊,超出估價700萬英鎊之多,站上了該拍賣行在倫敦當代藝術拍賣史上的榜眼。
早在今年2月,當代藝術就被人們冠以“強勁復蘇”的字眼,倫敦佳士得戰后及當代藝術拍賣夜場,安迪·沃霍爾《自畫像》艷壓群芳,960萬英鎊(1540萬美元)的成交價遠高于300至500萬英鎊的估價。
該畫作于1967 年,是藝術家10 幅重點自畫像之外,同屬該系列的又一力作。此畫藏家于1974 年從沃霍爾合作的大畫商里奧·卡斯特里手中購入,并一直收藏。
港澳臺行情反彈
在倫敦和紐約如魚得水的佳士得與蘇富比,已經撬動了香港市場,這里作為早期油畫及當代藝術重鎮的地位開始凸顯。
據雅昌統計,2011年春拍,港澳臺地區油畫及當代藝術作品上拍量為2040件,占本季油畫及當代藝術上拍量的31.67%,總成交額為18.03億元,占本季該品類總成交額的50.83%,穩坐今年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的半壁江山。
高價方面,入圍2011年春中國藝術品拍賣前100名的9件油畫及當代藝術品中,5件來自于港澳臺,位居本季油畫及當代藝術拍賣排行榜第一的為羅芙奧拍賣的常玉《五裸女》(1950 年作),成交價為1.07 億元,成為首件過億的該品類作品。
“免稅制度,國際化以及豐富的藏家群體,使得香港作為藝術品交易中心的優勢十分明顯。”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分析師關予說道。
當然還包括其他因素,據雅昌分析,港澳臺油畫及當代藝術市場行情反彈,一方面歸功于欣欣向榮的藝術品拍賣市場發展,另一方面,該地區藝術博覽會等活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再加上港澳臺買家、中國內地買家及海外買家的積極參與,也促使了這一市場行情的反彈。
至于開春的當頭炮,香港蘇富比4月的春拍當仁不讓。當代藝術逾6億港元的總成交額為這個市場打了一針興奮劑。
之后,香港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三場總成交額逾7.62億港元(6.35億元人民幣),創下18個藝術家作品的世界拍賣紀錄。其中“亞洲當代藝術及中國二十世紀藝術”夜場拍賣成交總額高達3.03億港元,是拍前估價的三倍,比去年春拍增長了67%。
同時,藏家的購買力也為香港市場的交易舔柴加火。隨著內地藏家赴港參加拍賣人數的逐年上升,佳士得2011年春拍中的大中華區買家比例從2010年秋拍的67%上升到2011年春拍的72%,其總成交額的70%來自于大中華地區買家(中國內地、臺灣、香港)。
尤倫斯效應
如果一定要將香港藝術品的春天和一個人聯系起來,那么這個人一定是尤倫斯。
尚未開拍,尤倫斯夫婦釋出中國當代藝術家重要創作的消息一經蘇富比公布,就在收藏界炒得沸沸揚揚。
其成交結果也和預期較為匹配。專場上拍的106件拍品全部成交,總成交額達4.27億港元。
多位藝術家打破個人拍賣歷史紀錄,近十位二線藝術家突破千萬。張曉剛(微博)(微博)早期代表作《生生息息之愛》以7906萬港元(6656.85萬元人民幣)成交,遠高于估價2500萬至3000萬港元,創下該藝術家個人作品的歷史拍賣紀錄。同時張培力、王廣義、耿建翌、余友涵、丁乙、關偉、劉煒等藝術家個人作品拍賣紀錄也被刷新。關予將這一成果歸咎于“尤倫斯收藏多年學術梳理、出版、展覽的運作能力和累積的個人品牌效應。”
如果加上亞洲當代日場和20 世紀中國藝術日場的成交額,香港蘇富比拍賣2011年春季拍賣油畫和亞洲當代藝術總的成交額達8.46 億港元,而在去年,這個數字僅為6.4億港元。
這一切,尤倫斯是不可忽視的一環。
盡管佳士得也征集到霍華德·法伯和派翠卡·法伯夫婦的舊藏,但早在2007年法伯夫婦就曾經在英國菲利普斯拍賣公司出手了大部分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此次委托香港佳士得拍賣的六件作品是他們后期的收藏,無論從作品的數量上還是作品在中國當代藝術進程中的經典性都要遠遜色于尤倫斯夫婦的收藏。
而在內地,北京保利也獲得了尤倫斯夫婦的部分收藏委托,并征集到歐洲藏家的中國早期當代藝術,四個專場成交4.39億元,與2010年秋拍4.37億元基本持平。至于中國嘉德、北京翰海和北京匡時等拍賣公司,雖在當代藝術成交結果上有所增長,但卻絲毫不是蘇富比和佳士得的對手。
蘇和佳,靠著他們的年頭,抓到了藏家,博得了當代藝術市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