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蒙(元)《稚川移居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尺寸:120×54厘米 成交價: RMB402,500,000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 拍賣日期: 2011-06-04
在拍賣市場業績斐然、藏家熱情持續高漲的同時,質疑聲也不絕于耳,未來拍賣價格到底將被推高到什么位置,拍品價格和價值的比例會到一個什么樣的階段?很多從業者心中充滿疑慮。
“拍賣市場‘瘋’了,圖錄越來越多,以前用袋子還能提得動,現在幾十本裝在箱子里搬也搬不了”。拍賣現場常會聽到這樣的報怨,“以前偶爾碰到個夜場很新奇,現在幾乎天天有夜場,原本享受的拍賣過程成為一個熬人的苦差,買家不僅要拼財力還要拼體力”。
“瘋”的不止如此,關于拍賣的各種猜測也扶搖直上。特別是當一些知名藏家開始出貨的時候,例如劉益謙,猜測更是具有娛樂化的特質。最后,連一向在媒體面前敢說敢批毫無顧忌的劉益謙,也在各種質疑聲中按捺不住自己的憤怒,他認為出貨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卻被人拿來炒作,“他們眼神中的我和我眼神中的他們都是一樣的奇怪”。
行家們也開始對價格感到迷茫,以前他們對拍品價格會按照之前一年或者一個時間段的價格進行合理估算,現在卻很難做到這一點。“誰都不會預知,下一場會不會有一個新人,帶著一筆資金,用勢在必得的心境將一件拍品推高到令人難以企及的價格”。
“拍賣市場本來通過其公開性,對市場起到價格指引的作用。而現在,一些尖端藝術品在拍賣場中失去了價格指引的衡量標準,那么在拍賣會下進行藝術品交易的人群,更加對價格判斷沒有方向”。北京正觀堂藝術品公司梁曉新先生說,例如一件藏品是以古玩市場上的流通價來認定其價值呢,還是以剛剛拍賣出的成交價來定價呢?也有人認為拍賣會上這種強勁的價格走勢,可能會使新進買家對價格的樂觀估計過高。“畢竟古玩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你把之后三五年的價格空間都買斷了,再出來好的作品,又能有多高的承受能力呢”。其實很多人看到了這一點,但從目前資源緊缺的狀況來說,價格的失控又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誰能買到誰就是贏家,根本無暇考慮后果。 ”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