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與石、蘭花并稱為“文人三雅”的紫砂壺,日漸走進人們的收藏視野,近三年來,其價格整體漲幅高達15倍。前不久,已故“紫砂七老”的精品在濟南展出,成為紫砂藏家關注的焦點。一把小小的紫砂壺何以價值百萬甚至千萬?在紫砂收藏中要避免哪些誤區(qū)?記者采訪了著名紫砂收藏家、北京紫砂藝術館館長趙炎先生。
關于泥料:
不可或缺但本身價值有限
記者:我之前采訪過一些紫砂行業(yè)人士,發(fā)現(xiàn)“泥料”二字往往被提及最多。泥料對于紫砂壺行業(yè)真的如此重要嗎?
趙炎:應該這樣理解,紫砂泥料作為紫砂壺制作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之一,是不可或缺的,確實非常重要,但泥料本身的價值則是非常有限的,在一把名貴的紫砂壺所體現(xiàn)的價值當中,泥料的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比如2010年中國嘉德春拍紫砂專場中,壺藝泰斗顧景舟大師制作、吳湖帆繪刻的“相明石瓢壺”拍出1232萬元的價格,真正體現(xiàn)其價值的是紫砂壺本身的藝術性、文化性及其美學價值。而后又會有誰去計較制作這把壺的泥料值多少錢呢?又比如齊白石、張大千的書畫作品價值上千萬甚至上億元人民幣,又有誰來計算宣紙的價格呢?
換句話說,紫砂泥料被過多提及,只是大家對宜興紫砂認知的一個誤區(qū)罷了。一個成熟的紫砂藝術家所創(chuàng)作的紫砂作品,所采用的泥料,肯定是他對這個泥料的特性非常了解,包括泥料的黏性、硬度、質量、泥色、燒成色澤及原料配比等等,而且這個泥料是最能體現(xiàn)他的工藝技法、成型工藝的。現(xiàn)在許多人都問過一樣的問題:“紫砂不就是紫 ▲顧景舟石瓢壺 ▲顧景舟相明石瓢壺色的嗎?那紅色的、黃色的怎么也是紫砂呢?”其實是這樣,宜興紫砂壺原礦泥料按大概念劃分為紫泥、紅泥和本山綠泥三大類,而這三大類泥料下又分很多泥料,比如紫泥下有天青泥、降坡泥、紫茄泥、鐵星泥等等。所以說,紫砂泥是宜興紫砂制作的原材料,不可或缺,沒有紫砂泥,也就沒有所謂的宜興紫砂壺。
記者:時常可以看到宜興紫砂匱乏的報道,現(xiàn)在泥料吃緊嗎?
趙炎:宜興紫砂壺原料仍然豐富,不存在短缺的現(xiàn)象。前幾年,政府將紫砂壺制作技藝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將紫砂泥也進行了監(jiān)管,并制定了相關條例。據(jù)我所知,宜興政府之前控制開采紫砂泥料主要是出于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從去年開始,政府初步計劃通過市場運作和政府監(jiān)管的雙效機制,在堅持實行原料標準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利用的前提下,開放原來封凍的紫砂礦,但是在制定相關條例前,廠家得知要將紫砂嚴管的消息,紛紛大量儲存,有的廠家?guī)纵呑佣加貌煌辍T囅耄话褖匾唤锬啵粐嵞嗄苌a(chǎn)多少紫砂壺?制造這種謠言的人,囤積紫砂泥在手中,因此可以在市場上抬到二三萬元一噸。加工好的紫砂料,最上等的每斤不超過100元,好料大約幾十元,普通料幾塊錢。對于商品壺制作工坊,這種成本差異會被計算進去,但像高端的大師作品,原料成本基本忽略不計。
如果下次再有壺商和制壺人說泥料很貴,大家應該規(guī)勸他:請別拿紫砂泥料價格說事!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