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弗洛伊德
畫家弗洛伊德是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嫡孫,受祖父哲學思想的影響,其作品中別樣的審美造型、詭異的畫面情節和神經質的藝術氣質,常給人以緊張的心理壓迫感,被稱為20世紀畢加索之外最偉大的西方藝術家。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弗洛伊德逐漸受到中國油畫家(尤其是寫實畫家)的關注、模仿和熱捧,是當時對中國油畫影響最大的在世西方繪畫大師。
弗洛伊德早年崇拜安格爾、庫爾貝等古典油畫大師,并深受古典寫實繪畫的影響,畫面造型嚴謹,畫風細膩,進入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油畫技法漸趨成熟。然而,執著的弗洛伊德并沒有停留在寫實技巧的簡單把玩或表演炫耀,也沒有在橫向的拓展上不斷更換著外在的色彩面貌或形式姿態,而是默默地向縱深處和內在性層面推進。考察上世紀50年代末創作的油畫,可以發現,弗洛伊德開始轉向表現性繪畫的探究,把現代繪畫的觀看方式和表現方法引入藝術創作。60年代后,弗洛伊德的油畫躍上了一個嶄新的藝術高度,畫風也趨于穩定。從表面上看,這個時期的油畫仍然只是寫實繪畫,而實質上是現代繪畫觀看方式和表現方法的傳承、延續和深入。孤僻而固執的弗洛伊德從不為世間的各種藝術風潮所動,在較為封閉的創作狀態中,獨自始終如一的審美實踐把表現性繪畫發揮到了極致,而且不拘泥于現代藝術對繪畫語言的迷戀和觀念的局限,以更加個性化的藝術面目昭示世人。正如他自己所說:“我不要人們注意色彩,我要的是一種‘生命的彩’”。弗洛伊德對看起來極為平常的景物總是保持著神秘的好奇和亢奮的激情,在對客觀對象的視覺體驗和情緒生發中總能把握住一種非同一般的繪畫感受,這種感受不僅超越了事物的具體意義,也超越了一般畫家所認知的審美意義,展露出非凡的藝術特質。畫面中的人物,放縱的姿態、冷漠的表情、呆板的眼神、緊張的肌肉和青筋……都給人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弗洛伊德以極其敏銳的審美洞察力和極富表現力的藝術語言,不斷創造出一幅幅激動人心的畫面,給已經被西方主流藝術邊緣化的架上繪畫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永恒的生命力。
弗洛伊德從寫實繪畫起家,不僅汲取了優雅的古典油畫和輝煌的現代繪畫的營養,而且突破了傳統寫實繪畫的概念,也超越了現代藝術的美學意義。正因如此,弗洛伊德的作品不僅獲得了世界藝術界的認同,更得到了具有相似藝術歷程的中國寫實油畫家的巨大共鳴。
中國當代的油畫主流同樣是從寫實繪畫源起的,在建國之初發揮了無可比擬的重要作用。上世紀70年代末,隨著西方現代繪畫觀念的傳入,中國油畫逐步形成了兩股水火不容而又互不相讓的學術勢力:相對保守的寫實主義油畫(包括古典式的寫實油畫和前蘇聯現實主義式的寫實油畫)和激進的現代主義繪畫。
時過境遷,曾經輝煌的寫實主義油畫遭遇了現實的困境和對未來的迷茫。80年代初,弗洛伊德那種帶有具像寫實外表的表現性油畫在中國的出現,給中國寫實油畫帶來了新的希望。由于繪畫觀念上的一致性,弗洛伊德的油畫自然也得到了國內油畫激進勢力的善意接納。于是,國內的許多油畫家開始紛紛學習和研究弗洛伊德。弗洛伊德50年代創作的《巴廷頓畫室》、《客房》、《女孩和白狗》等作品,以及八九十年代創作的大量裸體畫都成了競相摹仿的范本。無論是嚴謹而異樣的造型,還是憨厚而內在的色彩,無論是堅硬而奇特的畫面結構,還是鏗鏘而自由的筆觸,都是大家最熱衷的摹仿內容。
在各大全國美術展覽和中國油畫展中,也經常出現弗洛伊德油畫的影子,有時甚至在獲獎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直接套用弗洛伊德作品的現成“翻版”。90年代以后,弗洛伊德的作品圖片和油畫原作通過各種渠道大量傳入中國,其繪畫觀念的當代性和畫面的巨大視覺震撼力,更受到年輕一代畫家的極力推崇和追捧。同時,弗洛伊德的作品以扎實的造型基本功、全面的繪畫語言修養以及強烈的繪畫性和藝術表現力,也贏得了注重傳統藝術研究和繪畫技能訓練的高等美術院校(如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清華美術學院、西安美術學院等院校)的青睞。許多中青年教師把弗洛伊德列為自己最重要的研究畫家和課堂教學內容。中國油畫界興起了“弗洛伊德熱”。不久,這股“弗洛伊德熱”甚至波及到了國內的整個美術界,而且至今仍方興未艾。
“弗洛伊德熱”不僅使中國畫家漸漸走近了西方當代繪畫大師的藝術世界和心靈深處,而且讓許多寫實油畫家對“寫實油畫”的概念和方法論有了新的理解,感觸到西方現代繪畫的現代性內涵,推動了中國寫實油畫的變革。
盧西安·弗洛伊德對中國當代油畫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他的逝世是國際美術界的巨大損失,同樣也是中國當代油畫界的巨大損失。謹以此文悼念弗洛伊德。愿大師一路走好!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