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中國佛教繪畫藝術的一種。怎樣才能斷定一幅唐卡是好的藝術品呢?第一步要看繪畫技法,線畫得好不好;第二步就是色,色彩美不美觀。”
7月24日,中國佛教文化藝術協會會長、 北京大學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研究所佛教文化藝術研究室主任李唐做客市民文化大講堂,與深圳市民分享佛教藝術。在回答現場觀眾問題時,他說:“對一件唐卡,有人追求藝術性,有人追求實用性。一件藝術品主要靠其藝術性得以傳承,現在值錢的藝術品,今后也會值錢。這就是為什么一件唐卡能值2萬元的原因。”
李唐說,佛教繪畫是從佛教本身的故事里而來,是佛陀需要用形象思維來開悟人。佛教繪畫受到希臘繪畫的影響后東傳,傳到中亞一帶,新疆就曾出現很多石窟。盛唐時期,傳到敦煌,進而延續東傳,影響了中國繪畫。中國繪畫從東漢以后發生了很大變化,出現與原來道家不同的山水、花鳥、動物畫。佛教繪畫到唐代達到鼎盛時期,吳道子是其代表。到了宋代,蘇東坡把修禪融入到禪畫當中,這是文人畫的代表。禪畫主要表現人的思想,表現形象思維。李唐認為,敦煌壁畫的表現手法是中國的工筆重彩,是以線和色為主要表現手法。禪畫的宗旨是提升人的心靈,讓人真正得到佛陀的智慧,讓人在佛陀的智慧當中得到快樂。
李唐舉彌勒佛指點善財童子的故事為例,他說,創造充滿智慧的美好人生就是彌勒佛的精神所在。他說,其實彌勒菩薩原來并不是大肚,在中國宋代以后,才變成現在這種大肚形象。為什么變成這樣的形象?因為在宋代,就有這樣一個人大肚子拿著一個布袋來布施別人,久而久之,人們便把彌勒佛畫成了大肚形象。
李唐認為,當代佛教繪畫分為院校派、隱喻派和油畫派。院校派和隱喻派都對佛教繪畫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表現手法,而當代還有不少油畫家,利用油畫這種新的形式來表現佛教繪畫藝術。
據悉,李唐曾發愿繪制歷代三百大德高僧法相,以補前人之缺。這項浩大的工程進行了近20年,目前已進入收官階段。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