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祝三多圖》
億元拍品真偽“撲朔迷離”
對于任伯年作品《華祝三多圖》的價格,不少人士感到了高處的“寒意”,也對此表示了隱憂。7月18日中午,趁吃中飯的休息時間,記者終于找了一個位子坐了下來,這是3天以來第一次有位子坐。在坐等下午場的過程中,記者與一位來自安吉藏家聊。他一上來就抱怨現在拍賣會上的拍品價格都太高了。他說,5年前的拍賣場上能買到物有所值的書畫作品還是很容易的,而現在由于大量資金的涌入,拍品的價格存在著大量的泡沫,最終導致一些真正懂行的卻無力收藏。談到《華祝三多圖》的高價,他只是微笑地搖搖頭。近幾年的一些拍賣品已經拍出了10年后的價格,對于天價可能已經達到瓶頸,很難再有上升空間,比如畢加索的某幅畫,已經高得無人接盤了。
收藏家吳耀則指著此次西泠春拍書冊的封面對記者說:“實際上任伯年《華祝三多圖》,這件作品轉來轉去,一開始只有200萬元人民幣,后來2000萬元,再后來大概4000萬元,現在1.67億元……但是這件作品是真的假的還吃不準。”
在不少參拍者反映價格“高”處不勝寒的同時,也有不少現場看客反映相對樂觀。“如果把任伯年與前段時間齊白石拍出的4.25億元相比,這個價格是太低了。中國的藝術品價格并不是像一般人的概念中,這兩年漲了很多,而實際上是通貨膨脹造成的。或許當代自我炒作的作品是有經濟泡沫的虛漲,但頂級的藝術品是無價的,它不存在泡沫。”拍場中,陳先生這樣說道。老收藏家張云鵬也表示,“現在整個藝術品市場的價格都高。紐約的拍賣行我去過,巴黎的、瑞士的我也去過,相對而言,國內的價格算是便宜的,還能買到點。”相對于這些謹慎的樂觀,王進福更是認為:“任伯年這件作品,再過5年,能夠再翻一倍,至少是50%。”
天價拍品出現后,無疑對拍賣現場有一種鼓舞,它激發了參與者的熱情,也使得其他拍品被不停叫牌,價格直線上升。似乎受任伯年天價拍品的影響,在18日舉行的中國書畫海上畫派作品專場上,海派作品競爭激烈。其中,任伯年的《牡丹公雞圖》以40萬元起拍,經過多輪競逐,最終超過估價10倍,以494.5萬元成交。而張大千的《急流行舟圖》,經過幾輪競價,從380萬元起拍價突破500萬元的估價上限拉升至600萬元的時候,坐在會場最后加座席的一位先生亮牌表示加8萬元,湊個吉利數。拍賣師表示最少加10萬元的過程中,“加座席先生”多次高喊“拍吧”,引得滿堂大笑,讓原本緊張的會場稍稍有了點輕松感。最終,該作品以610萬元落槌。
但是,如前面許多被推上“看客席”的賣家所說的,“天價”在引爆拍場的同時,也讓很多有心過來競拍的觀眾,望而卻步,大多只能空手而歸。包括現場一位看似對古玩很有研究的工作人員也說,現在的好東西價格很高,只能看看。幾天里,記者在現場聽到最多的詞就是“價太高”。至于價高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個體藏家之間的博弈;另一方面是資本介入的影響。“天價”是把雙刃劍。如果拍賣市場進入“資本控”狀態,那顯然是不利于中國藝術品市場健康發展的。正如來自上海的陸先生所說,去除浮躁的炒作,培養更多的買家,藝術品市場才會越來越走向成熟。我們是否應該反省一下,藝術究竟更需要什么?是資本的專制還是大眾的狂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