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天壽作品《鷹石圖》
作為一位現代山水花鳥畫大師和杰出的美術教育家,潘天壽先生對自然之美尤為崇拜。他拜大自然為師,以博大的宇宙精神,永恒的禪學意味,俱臻妙境,使花鳥畫達到至高的審美境地和哲學的境界,創作了許多佳作,成為締造自然美的藝術大師。
潘天壽先生繪畫題材包括鷹、荷、松、四君子、山水、人物等,每作必有奇布局,結構險中求平衡,形能精簡而意遠,聚含著天地人文之大道,這是他作品含金量的所在。
潘天壽先生作畫時,每畫一筆,都要精心推敲,一絲不茍。他在“有常必有變”的思想指導下,取諸家之長,成自家之體,他的畫材多為平凡題材,但經他入手的畫,卻能產生出不平凡的藝術感染力,形成強大的藝術磁場,具有攝人魂魄的能量。潘天壽的畫往往以大筆墨線為主,雄健剛直,凝練老辣,極具骨力。黃賓虹先生稱他“筆力扛鼎”。潘先生喜歡畫巨大的磐石,往往頂天立地,碩大突兀,充滿整個畫面。
此幅《鷹石圖》,就是潘先生的不朽之作。此畫盡顯潘先生“體塊組合”之精髓,鷹是神來之筆,石是平中求險,整幅畫的構圖是很絕妙的。巨石方長起棱角,視平線貼近地面,石頭的千鈞重量和堅硬的質地藝術地表現出來,潘先生巧妙地運用“變實為虛”的方法,只用粗筆純墨畫出石的輪廓,線條中顯出凝練沉健,鐵畫金鉤,筆力雄健。石面不皴不擦,唯取其形,將體塊轉換成了框架,讓人對巖石的厚重感一目了然。巨石上方雄踞之鷹,蒼老披紛,嘴爪堅硬如鐵,居高臨下,轉側睥睨,雄視遠方。石上繪的最常見的山花野卉,用色多變自然,特別是巨石下側一簇小花,與巨石形成鮮明對照,陽剛與柔美,碩大與弱小,互為映襯,各顯奇妙。左上角威風凜凜之鷹,也與右下角柔美小花形成巧妙呼應,藝術大師往往能化平凡為神奇。潘先生無愧是這樣的慧心妙手者。
潘天壽先生的繪畫創作在上世紀40年代就已經形成了成熟的藝術風格,以沉雄奇崛、蒼古高華為特點,講究骨力、構圖、用筆,專注于對美的傳達,對美的開拓。潘先生畫、書、印、詩俱佳,單獨的任何一項均可名家,而他的畫作往往四美并臻,則更為可貴。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潘先生指墨畫的造詣。指墨畫以指頭代筆,用指頭運筆自然比用筆困難,自古以來以指墨畫名世的只有清初的高其佩,而天壽先生創作指墨畫得心應手,揮灑自如,硬朗挺健,雄奇峭拔,有一種傲骨抖擻、咄咄逼人的氣勢,而又方圓兼絕,不失壯美與秀氣。其成就遠過古人,尤其是先生晚年,特別喜歡作指墨畫,而且往往都是巨幅作品,令人嘆為觀止。
潘天壽先生的畫是不屈的意志與剛健的力量的化身,是在“強其骨”的思想指導下的產物,藝術地反映了我們民族的精神氣質和時代風貌。他留下的畫作不多,一旦出現,均成為藏家和機構競相爭奪的珍品。在今天,能夠收藏到一幅潘先生的精品佳作,對收藏者來說可謂幸運之至。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