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香港蘇富比春拍尤倫斯收藏專場拍賣中,喻紅的一件《紅綠相間的肖像》以426萬元成交,創造了個人最高成交紀錄。而在2010年,劉小東的《違章》以3640萬元成交。作為夫妻,同樣是單幅油畫作品,同樣畢業于中央美院,最高成交額的差價卻如此巨大。
2010年,中國的藝術市場成交量達到了588.97億元,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從市場份額來看,油畫及當代藝術的成交量雖然只占到了5%左右的份額,達到了52.97億元,而在這樣的成交量中有多少是女畫家貢獻出來的?又有幾位女畫家是讓大家耳熟能詳的?女性藝術家始終處于一種被忽視的位置,被男性藝術家這樣的藝術主體所邊緣化。
被市場忽視的藝術群體
據最新的數據統計,當代藝術中總成交額占到前5位的藝術家分別為劉野、張曉剛、曾梵志、羅中立、劉小東,均為男性,總成交額在3億-9億元不等。而雅昌指數所關注的成交前100位的當代藝術家中,女性畫家僅有5位,且處于60名以后的位置,不僅與男性藝術家在數量上相差懸殊,總成交額也不占有優勢。以成交額最高的閆平來看,2000-2010年間,作品上拍數量為114件,成交率達到82%,總成交額為3935萬元。
女性常常作為繪畫作品中的主題,成為美的化身。而女畫家,即使才華橫溢,卻往往作為畫家夫人,籠罩在丈夫的光芒之下,堅守自己的藝術。我們所熟悉的喻紅、閆平、向京、夏俊娜、崔岫聞等,都是在藝術市場中具有話語權的女畫家。但是作為一個藝術群體,被重視程度顯然不夠。有市場人士指出,不應該把女畫家與男畫家區別對待,只要是精品力作,就應該得到市場的認可。女性的繪畫視角往往更為獨特。
穩中有升的藝術群體
2010年,吳冠中的一幅《長江萬里圖》油畫長卷,以5712萬元成交,成為這一年最貴的油畫作品,曾梵志、劉野等男性畫家也有著非常傲人的成績。在2010年的成交前10名中,劉小東的《違章》、《白胖子》位列第6和第9,一人就占得兩席,有著非常穩固的市場地位。而喻紅與劉小東作為伉儷,有著相似的繪畫學習背景。喻紅的作品以關注普通人為主,作品的素材多來源于現實生活,這點與劉小東有極為相似的地方。但是談到對市場的影響力,喻紅比起劉小東顯然微弱了許多。喻紅的作品《水晶杯》早在1994年就進入了拍賣市場,此時的價格僅1.76萬元,經過多年的市場沉浮,作品價格在穩步上升。從喻紅的個人成交情況來看,2011年之前,她作品的最高價位多在130萬元左右徘徊,百萬元以上的拍品有7件。經過2011年香港蘇富比尤倫斯專場的打造,其成交價格在短時間內有了迅速提升,《紅綠相間的肖像》邁上了400萬元的臺階。這或許可以看做喻紅作品升值的一個信號。雖然有了飛躍,但與劉小東的作品成交情況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劉小東早在2006年就邁上了千萬元的臺階。
同樣受到學術界關注的女性藝術家還有閆平和申玲。閆平的作品色彩自由而奔放,用色常以藍色和玫瑰色為主,繽紛亮麗,畫面似乎籠罩在暖暖的陽光之下。2008年,閆平的作品《藍色心情》以358.4萬元成交,創造了個人的最好成績。以閆平的《母與子》系列的創作持續了十幾年,早在1996年,這個系列中的比較早期的一幅作品僅拍得了4.4萬元,而時至2010年,閆平2005年所作的一幅《母與子》價格已經通過嘉德拍賣達到了89.6萬元。而在2007年與2008年,這個系列中的其中兩幅都達到了百萬元以上的成交額。這一系列作品雖然沒有擠進個人成交紀錄的前5名,但其作品的成長性卻不容小覷。截至2010年,閆平百萬元以上的作品已達到了8件。與喻紅并駕齊驅。
與喻紅、閆平相比,申玲在藝術市場中的表現顯得不夠活躍。申玲的作品充滿了自己獨特的魅力。作品中的人物,特別是女性的眼神和姿態,加入了作者大量的主觀意志,非常生動有趣。申玲作品的最高價格之前兩位女畫家,顯得不夠“給力”,僅在50萬元左右。普通作品的價格一般在20萬-30萬元不等。
期待學術與市場的雙贏
以喻紅、閆平、申玲為代表的女畫家,有著扎實的學院教育背景,在繪畫界也有著一定的地位,在女藝術家中是“大姐大”式的人物。或許有一天,在中國當代美術史中能夠被記錄的就是這樣幾位女畫家。同時,女性藝術家的視角是獨特的,她們更善于表現自我,在學術上得到認可。
通過3位具有代表性的女畫家的5年成交情況的分析比較,可以看出喻紅的成交數量一直處于比較平穩的狀態,一般在5-8幅作品之間。而申玲的成交數量處于不斷減少的趨勢,從2006年的16幅跌至2009年的1幅,到了2010年略有回升。閆平的作品成交在2006年達到了26幅,并在隨后的兩年保持旺盛的態勢,在2009-2010年保持比較低的成交數量。從整體成交情況來看,2006-2010年的5年間,喻紅上拍作品46年,成交35件,成交率為76%,其中百萬元以上的拍品6件。申玲上拍作品54件,成交35件,成交率為64%。閆平上拍作品93件,據此來看,喻紅和閆平所受到的市場關注情況較好。特別是閆平,不僅創作力旺盛,上拍作品多,同時市場認可度也較高。
從成交額上來看,2006-2008年,閆平在3位女畫家中不僅表現在高產,同時成交金額也在這3年中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但在2009年、2010年有了比較明顯的下滑趨勢,這與經濟危機對當代藝術的沖擊有關,導致作品成交數量的減少,同時在這兩年中,所成交畫作的價碼普遍不高也有一定的關系。這兩年中最好的一次成績是2010年由中國嘉德拍出的一件《又是春天》,成交價達到168萬元,也是市場復蘇的一個信號。而在這5年間,喻紅市場雖然沒有出現波峰,但也一直在穩步前進當中,無論是成交數量還是成交金額都在穩定中小幅度上升。隨著藝術市場的復蘇,在2011年春天,喻紅作品的成交價格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從這點看來,喻紅在藝術市場的表現屬于扎實穩健的角色。從5年的成交總額來看,閆平以3043.5萬元的價格在3位女畫家中排名第一,喻紅以1527.2萬元的價格位列第二。而申玲的成交總額不足千萬元,或許這也說明了在學術界的成功不等于得到市場的認可這一藝術市場規則,早在1993年,申玲就成功地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過個展。如何實現在藝術市場中的豐收,不僅需要畫家在作品的題材、內容上做出努力,藝術作品的價值是由作品的核心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內涵等所決定。同時需要一個好的經紀人去包裝,經營畫家?;蛟S有一天,我們所期待的“天價女畫家”就會出現。
近年來,一些新生代女畫家如夏俊娜、陳可的升值空間也令人期待。2010年,夏俊娜的一件1995年創作的《秋》,在保利秋拍上取得了168萬元的成績。同樣在2010年,陳可的上拍作品達到了18件,成交率達到了88%,這似乎證明了她比前輩們更加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無論人們對“卡通一代”如何評價,陳可在拍賣市場上的良好表現就是最好的證明。她的作品也是從2005年開始在拍賣市場上拍,到今年底在拍賣市場共計上拍63件,成交58件,成交額累積達到了1927.83萬元,保持超高的成交率。2010年在香港佳士得拍出的《蝸牛的家》價格達到了135.8萬元,創造了個人最好成績。同年,北京翰海拍出的一件《海盜》價格也超過百萬元。2011年的香港蘇富比春拍開場,她的一件2007年的作品也取得了82.5萬元的成績,成為了個人成交紀錄的第三名,為新的一年開了個好頭。
一件好的作品,受到關注的應該是畫作本身,與創作者的性別無關。作為女性畫家,她們更愿意人們忽視女性性別所帶來的特殊“照顧”,想象她們天生是弱者、天生被動,她們更希望藏家們的認可。在藝術創作仍然以男性為標準傾向的當今社會中,希望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隨著市場對當代藝術的逐漸回暖,期待女性畫家有更好的市場成績。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