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衍庸作品

黃君璧作品

丁衍庸作品
藏家陳先生剛從杭州參加完西泠夏季藝術品拍賣回來,他說開拍前光拿著競拍牌子擠進會場也要十分鐘,當天最高拍賣價為任伯年的一幅精品以1.6億元落槌成交,兩年前該畫在北京以2000多萬元拍出。著名文物鑒藏家梁基永博士笑稱,目前的書畫藝術品市場如同中國的樓價一樣,只漲不跌,唯一不同的是有更多人在不斷涌進來。下半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在一股全民涌動的高漲藝術品投資熱中將繼續保持樂觀走勢,嶺南畫派和國畫研究會兩大具有鮮明地域藝術特色的畫派已整體步入上升軌道。銀通拍賣公司在7月24日于廣州江灣酒店舉行的夏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將重磅推出黃君壁精品專題和王商一舊藏專題,分析人士認為將可能帶動國畫研究會板塊進一步拉升。
1
王商一舊藏匯聚名家名作
王商一乃已故著名書畫家,抗戰期間,做過美國路透社記者,跟國民政府官員交往甚密。同時,在重慶期間與當時的藝術家們如傅抱石、謝稚柳、關山月、黎雄才、黃君璧、陳之佛等等畫家過從甚密。
這次銀通推出一批王氏家族舊藏,其中就有不少富有歷史價值的佳作。黎雄才與王商一有著多年的交往,甚至經常一起畫畫。這次征集到黎雄才的幾件早期作品就很有意思,《煙寺晚鐘》的遠山非常精彩,具有日本畫的魅力。背后書法則是鑒賞家潘喆所寫,較為罕見。《江行所見》也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作品,畫的是江岸常見的小景,有一種溫柔的美。《牧歸》則是塞外的景觀,遠山的積雪,近景的毛驢,在龐大的背景下顯得蒼莽十足。《高士驢行圖》則顯示黎雄才對傳統筆墨的駕馭功力。趙少昂也與王商一有不少翰墨來往,《劍花》斗方顯示的正是趙氏花卉的準確造型能力。王商一后來移居海外,與張大千、溥儒也多有來往。溥儒的幾件小品,如《竹報平安》略帶文人意趣,《松巖飛瀑》則更見筆墨精神。除此之外,其他名家的投贈作品也不乏佳作,黃君璧的《巫峽清秋》扇清秀幽靜,《春江水暖鴨先知》則是黃罕見的花鳥題材作品。李研山是傳統功力很深的一人,他仿石溪石濤筆意的兩幅小品都幾可亂真。
2
黃君璧精品首次亮相
黃君璧精品專題早在3年前已著手準備,經過反復的談判溝通,海內外的黃君璧親屬才同意將九件黃君璧精品交給銀通拍賣,這九件作品皆主要來自于1991年臺灣歷史博物館展覽作品和臺灣歷史博物館1992年初版的《黃君璧九五回顧展畫集》,其中的《巖邊山居》更有兩次展覽和四次出版記錄,其數量之集中和造詣之精湛,出現在國內藝術品拍賣市場上尚屬首次。因此,也成為了近期收藏家和投資者的關注重點。據雅昌藝術網的藝術家拍賣指數統計資料顯示,2000年國內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上拍的黃君璧作品僅有11件,均價為1萬元/平方尺不到。到了2010秋季拍賣會,已有148上拍,成交率為95%,均價是7.3萬元/平方尺。今年5月香港蘇富比春拍上,黃君璧的多件拍品均價達90萬港元/平方尺的歷史高價,6月舉行的河南鄭州永和拍賣會上,黃君璧的一件拍品最高落槌價已高達40萬元/平方尺。市場人士表示,目前廣東的黃君璧作品最高拍賣價只是21萬元/平方尺。廣東藝拍的何向民經理表示,黃君璧早期離開廣東,在臺灣獲得矚目地位,被譽為“畫壇宗師”,其作品也多被海外藏家收藏。近年由于其作品陸續回流,帶來知名度的同時,價格也逐漸起步。但是其價格與同時期名家作品相比仍然偏低,更無法與同是“渡海三家”的張大千、溥心畬的相比。
3
國畫研究會上升潛力大
20世紀初,嶺南畫家群中,以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創造的“嶺南畫派”和以趙浩公、李鳳公、黃君璧等人為首形成的“國畫研究會”成為了廣東畫壇的兩大主流,前者折中中西、融合古今,開創了嶺南畫壇的新格局。后者則仍以傳統繪畫為陣地,延續國粹,兩派的相互對峙與融合促進了近代廣東美術的興盛。
在經歷半個多世紀的變遷后,與在國內日益發展壯大的嶺南畫派相比,曾經輝煌的國畫研究會無疑失色很多。省博物館研究員朱萬章認為,廣東國畫研究會一批畫家的水平相當不錯,不亞于上海、北京當時的國畫家,如今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和價格卻與之有“云泥之別”。近年開始,廣東已經開始有專門收藏國畫研究會之風。國畫研究會的畫家來自珠三角各地,如順德、東莞、中山等,近幾年,各個地區對本土畫家的關注度有很大提升,不少當地的收藏者都進行了專題收藏。2009年和2011年廣東藝拍和廣州嘉德先后推出廣東國畫研究會專場,反應不俗,也帶動了國畫研究會價格的整體上升。但與嶺南畫派的第二代畫家關山月、黎雄才等標桿性畫家相比,國畫研究會主要畫家的作品價格依然較低。市場人士分析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國畫研究會中的畫家大多數在后期移居到香港、臺灣或海外,因此內地留存作品相對較少,導致廣東市場中流通的數量有限。
國畫研究會的畫家多達上百人,近幾年在市場上知名度較高的包括盧振寰、盧子樞、鄧芬、李研山、李鳳公等,而市場表現最好的要數黃君璧,在南北拍賣市場上均時時可見其作品,是國畫研究會畫家中最被南北市場認可的一位。銀通拍賣公司本次大手筆從海外征集了十多件黃君璧精品推出市場,料將掀起黃君璧作品的拍賣新高,由此將進一步帶動國畫研究會板塊的影響力和價格上揚。
此外,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有關辛亥風云人物的書畫也非常受關注。銀通征集到的孫中山的書法是一件格言條幅,極其罕見。這是由籌建中山大學的秘書長周鼎培先生從孫中山先生手上親自得到的,此次是其親侄周作鏘先生友情提供。孫的書法雖然不是行家,但卻有一種疏朗自然氣息,尤其是這條幅的內容非常勵志,周家曾將此長期懸掛,以激勵后人。銀通此次征集的一批近代書法精品,還包括康有為罕見的篆書作品;五四期間著名的詩人、學 者臺靜農的一套冊頁共有五開書法以及當代大儒錢穆的書法等。
小知識
黃君璧:初名韞之,號君翁,晚號米壽老人,廣東南海人。1927年任廣州市立美術學校教授兼教務主任,1937年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后任臺灣師范大學藝術系主任。生前為臺灣師范大學美術研究所教授、“臺灣教育部”美術教育委員會委員等職,曾任宋美齡的畫師。黃君壁在上世紀40年代與徐悲鴻一起為中國的美術教育事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1949年離開大陸遷居臺灣后,與溥心畬、張大千一起被稱為書畫界的“渡海三家”。
國畫研究會: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廣東出現一個以宣揚傳統國學、維護國畫學統的繪畫團體——廣東“國畫研究會”。它成立于1925年,前身為1923年創建的“癸亥合作畫社”,其固定活動于1937年終止。該畫會前后經歷近十五年時間、參與的畫家達數百人,成為這一時期廣東地區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個美術社團。其主要活動區域在廣州,并在香港、東莞創立分會,代表畫家如潘至中、潘達微、姚粟若、李瑤屏、趙浩公、盧振寰、盧觀海、溫其球、黃少梅、李鳳廷、黃君璧、黃般若、鄧誦先、盧子樞、雞艮齋、李研山、容仲生、張谷雛、馮緗碧、羅仲彭、蔡哲夫等,國畫大師黃賓虹也是廣東國畫研究會的成員。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